宋代女性冠饰研究
| 摘要 | 第4-5页 |
| Abstract | 第5页 |
| 绪论 | 第9-16页 |
| 一 选题的目的及意义 | 第9-10页 |
| 二 研究现状及分析 | 第10-14页 |
| 三 研究内容、方法及创新之处 | 第14-16页 |
| 第一章 我国古代的女性冠饰 | 第16-23页 |
| 第一节 冠饰的起源 | 第16-18页 |
| 第二节 女性冠饰的发展演变 | 第18-23页 |
| 一 女性冠饰的起源 | 第18-19页 |
| 二 唐、五代时期奢华张扬的女性冠饰 | 第19页 |
| 三 宋代内敛独特的女性冠饰 | 第19-20页 |
| 四 元朝独具特色的“罟罟冠” | 第20页 |
| 五 明代大气华丽的后妃凤冠 | 第20-21页 |
| 六 清朝帽状的后妃朝冠 | 第21-23页 |
| 第二章 宋代的女性礼冠 | 第23-57页 |
| 第一节 女性礼冠的整体形貌 | 第23-29页 |
| 第二节 礼冠各个构成部分 | 第29-40页 |
| 一 凤凰、翚鸟 | 第29-34页 |
| 二 龙形装饰 | 第34-35页 |
| 三 花树与花钗 | 第35-37页 |
| 四 博鬓 | 第37-39页 |
| 五 珠旒 | 第39-40页 |
| 第三节 礼冠的发展变化 | 第40-49页 |
| 一 宋仁宗时期——后妃礼冠初步诞生时期 | 第40-41页 |
| 二 宋神宗时期——后妃礼冠过渡、发展时期 | 第41-42页 |
| 三 宋徽宗时期——后妃命妇礼冠的定型时期 | 第42-48页 |
| 四 南宋时期——后妃命妇礼冠后续发展时期 | 第48-49页 |
| 第四节 礼冠的特例——仪天冠 | 第49-57页 |
| 一 仪天冠形制史籍记载辨误 | 第49-51页 |
| 二 仪天冠的佩戴与形制 | 第51-53页 |
| 三 刘太后佩戴仪天冠的原因 | 第53-55页 |
| 四 仪天冠名称由来 | 第55-57页 |
| 第三章 宋代的女性便冠 | 第57-75页 |
| 第一节 便冠的分类 | 第57-70页 |
| 一 材料类冠饰 | 第57-67页 |
| 二 造型类便冠 | 第67-70页 |
| 三 其他类冠饰 | 第70页 |
| 第二节 便冠的发展及影响 | 第70-75页 |
| 一 宋代女性便冠的发展演变 | 第70-72页 |
| 二 宋代女性便冠对后世的影响 | 第72-75页 |
| 第四章 宋代女性冠饰的特点 | 第75-83页 |
| 第一节 宋代女性冠饰的特点 | 第75-79页 |
| 一 端庄雅致 | 第75-76页 |
| 二 奢侈华美 | 第76-77页 |
| 三 新颖个性 | 第77-79页 |
| 第二节 宋代女性冠饰特点形成的原因 | 第79-83页 |
| 一 文化因素的渐染 | 第79-80页 |
| 二 社会经济的发展 | 第80页 |
| 三 女性经济地位的提高 | 第80-81页 |
| 四 女性自身的素质因素 | 第81-83页 |
| 结语 | 第83-85页 |
| 参考文献 | 第85-88页 |
| 个人简历 | 第88页 |
|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88-89页 |
| 致谢 | 第8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