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与违规行为的关系研究
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页 |
第1章 引言 | 第11-23页 |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2页 |
1.2 文献综述与评析 | 第12-20页 |
1.2.1 内部控制研究综述 | 第12-14页 |
1.2.2 上市公司违规研究综述 | 第14-16页 |
1.2.3 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与违规行为研究综述 | 第16-19页 |
1.2.4 文献评述 | 第19-20页 |
1.3 研究内容及框架 | 第20-21页 |
1.3.1 主要研究内容 | 第20-21页 |
1.3.2 论文框架 | 第21页 |
1.4 研究方法与创新 | 第21-23页 |
1.4.1 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21-22页 |
1.4.2 论文创新 | 第22-23页 |
第2章 内部控制与违规行为的相关理论分析 | 第23-34页 |
2.1 内部控制的构成要素 | 第23-24页 |
2.2 内部控制的局限性 | 第24-25页 |
2.3 上市公司违规行为的界定 | 第25-26页 |
2.4 上市公司违规行为的主要表现 | 第26-27页 |
2.4.1 上市公司违规的行业分布 | 第26-27页 |
2.4.2 违规企业的违规现象 | 第27页 |
2.5 研究内部控制与违规行为关系的理论基础 | 第27-30页 |
2.5.1 委托代理理论 | 第28页 |
2.5.2 公司治理理论 | 第28页 |
2.5.3 信息不对称理论 | 第28-29页 |
2.5.4 有效市场理论 | 第29-30页 |
2.5.5 会计舞弊动因理论 | 第30页 |
2.6 内部控制与违规行为的关系 | 第30-34页 |
第3章 变量选择及研究设计 | 第34-42页 |
3.1 研究样本及数据来源 | 第34页 |
3.2 研究假设 | 第34-36页 |
3.3 变量设定 | 第36-39页 |
3.3.1 被解释变量 | 第36页 |
3.3.2 解释变量 | 第36页 |
3.3.3 控制变量 | 第36-39页 |
3.4 计量模型的选取 | 第39-40页 |
3.4.1 多元线性回归模型 | 第39-40页 |
3.4.2 二元逻辑回归模型 | 第40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0-42页 |
第4章 实证分析 | 第42-52页 |
4.1 描述性统计分析 | 第42-43页 |
4.2 相关性分析 | 第43-45页 |
4.3 回归分析 | 第45-51页 |
4.3.1 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 第45-48页 |
4.3.2 二元逻辑回归分析 | 第48-50页 |
4.3.3 进一步回归分析 | 第50-51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1-52页 |
第5章 研究结论与建议 | 第52-55页 |
5.1 研究结论 | 第52页 |
5.2 相关建议 | 第52-54页 |
5.3 研究局限 | 第54-55页 |
附录 | 第55-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4页 |
致谢 | 第64-65页 |
攻读博/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其它科研情况 | 第65-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