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绪论 | 第9-18页 |
第一节 选题缘由 | 第9-11页 |
第二节 研究现状综述 | 第11-15页 |
一 研究资料分类研究 | 第11-12页 |
二 “二鬼摔跤”的历史脉络 | 第12-14页 |
三 其他国家类似舞蹈比较 | 第14-15页 |
第三节 研究方法 | 第15-18页 |
第一章 “二鬼摔跤”艺术形态 | 第18-31页 |
第一节 二鬼摔跤起源传说考辩 | 第18-21页 |
一 “二鬼摔跤”的民间起源传说 | 第18-20页 |
二 有关“二鬼摔跤”起源的一些说法 | 第20页 |
三 关于上述起源传说与说法的一些思辨 | 第20-21页 |
第二节 “二喇嘛摔跤”、“二贵摔跤”和“二鞑子摔跤” | 第21-24页 |
一 二喇嘛摔跤 | 第21-22页 |
二 二贵摔跤 | 第22页 |
三 二鞑子摔跤 | 第22-24页 |
第三节 “二贵(二鬼)摔跤”的道具制作 | 第24-27页 |
一 “二贵(二鬼)摔跤”道具的结构 | 第24-26页 |
二 “二贵(二鬼)摔跤”道具的运用 | 第26页 |
三 “二贵(二鬼)摔跤”道具的创新 | 第26-27页 |
第四节 “二鬼摔跤”音乐内容 | 第27-28页 |
第五节 “二鬼摔跤”的动作套路 | 第28-31页 |
一 起架子 | 第28-29页 |
二 下绊子 | 第29页 |
三 扫腿 | 第29页 |
四 抡摔(四门斗) | 第29页 |
五 僵持 | 第29页 |
六 抡 | 第29页 |
七 转 | 第29页 |
八 滚 | 第29-31页 |
第二章 “二鬼摔跤”的生存状态 | 第31-38页 |
第一节 生存土壤贫瘠 | 第31-32页 |
第二节 传承后继无人 | 第32-33页 |
第三节 多元文化冲击 | 第33页 |
第四节 发展资金匮乏 | 第33-34页 |
第五节 “二鬼摔跤”的保护与传承 | 第34-38页 |
一 隆化“二鬼摔跤”传承与保护的成功经验 | 第34-35页 |
二 关于“二鬼摔跤”传承与保护的几点建议 | 第35-38页 |
第三章 “二鬼摔跤”的艺术启示 | 第38-41页 |
第一节 “二鬼摔跤”与道具舞 | 第38-39页 |
第二节 “二鬼摔跤”与现代舞剧 | 第39-41页 |
结论 | 第41-42页 |
参考文献 | 第42-44页 |
附录一: 二鬼摔跤表演动作图 | 第44-51页 |
致谢 | 第51-52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