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5-6页 |
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1 引言 | 第12-22页 |
1.1 课题背景与意义 | 第12-13页 |
1.2 高速动车组紧急移车动力源电池选型 | 第13-17页 |
1.2.1 我国高速动车组发展现状 | 第13-14页 |
1.2.2 高速动车组车载蓄电池选型原则 | 第14-15页 |
1.2.3 动力电池的发展与选型 | 第15-17页 |
1.3 蓄电池驱动技术研究现状 | 第17-19页 |
1.3.1 新加坡电力蓄电池双能源工程车 | 第17-18页 |
1.3.2 日本EV-E301系蓄电池驱动电力动车 | 第18-19页 |
1.4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19-22页 |
2 蓄电池紧急移车动力电池系统设计 | 第22-34页 |
2.1 钛酸锂电池建模仿真 | 第22-27页 |
2.1.1 钛酸锂电池模型搭建 | 第23-24页 |
2.1.2 模型参数辨识 | 第24-26页 |
2.1.3 钛酸锂电池单体仿真分析 | 第26-27页 |
2.2 DC/DC转换装置设计 | 第27-33页 |
2.2.1 交错并联Boost电路拓扑结构 | 第27-28页 |
2.2.2 四重交错并联Boost电路工作原理 | 第28-31页 |
2.2.3 四重交错并联Boost电路仿真分析 | 第31-33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33-34页 |
3 蓄电池组优化配置与均衡控制 | 第34-50页 |
3.1 列车牵引计算仿真 | 第34-39页 |
3.1.1 列车运动学模型 | 第34-36页 |
3.1.2 最小时分运行算法 | 第36-37页 |
3.1.3 时速250公里高速动车组列车牵引计算仿真 | 第37-39页 |
3.2 蓄电池组优化配置与仿真分析 | 第39-43页 |
3.2.1 蓄电池组容量配置 | 第39-41页 |
3.2.2 蓄电池组分组模块化设计 | 第41-42页 |
3.2.3 蓄电池组仿真分析 | 第42-43页 |
3.3 蓄电池组均衡系统设计 | 第43-49页 |
3.3.1 蓄电池组均衡系统拓扑结构 | 第44-46页 |
3.3.2 放电均衡控制策略设计 | 第46-47页 |
3.3.3 蓄电池组均衡系统仿真 | 第47-49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9-50页 |
4 蓄电池移车系统建模仿真 | 第50-60页 |
4.1 电机驱动系统设计 | 第50-55页 |
4.1.1 坐标变换 | 第51-52页 |
4.1.2 两相同步旋转坐标系上的异步电机数学模型 | 第52-54页 |
4.1.3 异步电机转子磁场定向矢量控制策略 | 第54-55页 |
4.2 异步电机矢量控制仿真分析 | 第55-57页 |
4.3 蓄电池移车系统建模仿真分析 | 第57-59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9-60页 |
5 蓄电池移车系统实验验证 | 第60-72页 |
5.1 蓄电池移车系统实验平台设计 | 第60-65页 |
5.1.1 蓄电池移车系统整体控制方案设计 | 第60-62页 |
5.1.2 实验平台搭建 | 第62-65页 |
5.2 实验验证 | 第65-70页 |
5.2.1 DC/DC转换装置预充电实验 | 第65-66页 |
5.2.2 异步电机冷态牵引转矩特性实验 | 第66-67页 |
5.2.3 模拟运行实验 | 第67-70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70-72页 |
6 总结与展望 | 第72-74页 |
6.1 论文总结 | 第72-73页 |
6.2 未来展望 | 第73-74页 |
参考文献 | 第74-78页 |
作者简历 | 第78-82页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8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