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3-29页 |
1.1 双酚A的概述 | 第13-16页 |
1.1.1 双酚A的来源 | 第13-14页 |
1.1.2 双酚A的危害 | 第14页 |
1.1.3 BPA的分析检测方法 | 第14-15页 |
1.1.4 水中BPA的去除方法 | 第15-16页 |
1.2 吸附法在水处理中的应用 | 第16-19页 |
1.2.1 吸附法分类 | 第16-17页 |
1.2.2 水处理中常用的吸附剂 | 第17-19页 |
1.3 分子印迹吸附材料 | 第19-22页 |
1.3.1 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制备 | 第20-21页 |
1.3.2 分子印迹材料在水处理中的应用 | 第21-22页 |
1.4 新型聚苯胺吸附材料 | 第22-26页 |
1.4.1 聚苯胺的结构 | 第22-23页 |
1.4.2 聚苯胺的合成方法 | 第23-24页 |
1.4.3 聚苯胺在水处理中的应用 | 第24-26页 |
1.4.4 聚苯胺吸附剂在水处理中的局限 | 第26页 |
1.5 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和内容 | 第26-29页 |
1.5.1 本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第26页 |
1.5.2 本论文研究内容 | 第26-29页 |
第2章 实验材料及方法 | 第29-37页 |
2.1 实验药品与仪器 | 第29-30页 |
2.2 功能化吸附材料的制备 | 第30-32页 |
2.2.1 BPA-MIP的制备过程 | 第30-31页 |
2.2.2 不同形貌聚苯胺吸附剂的制备 | 第31-32页 |
2.3 水中双酚A的测定 | 第32-34页 |
2.3.1 双酚A的检测方法 | 第32页 |
2.3.2 BPA去除率E和吸附容量Q的计算 | 第32-33页 |
2.3.3 BPA的检测标准曲线 | 第33-34页 |
2.4 表征方法及仪器 | 第34页 |
2.4.1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X射线能量色散谱(EDS) | 第34页 |
2.4.2 傅里叶红外变换光谱(FT-IR) | 第34页 |
2.4.3 比表面积(BET) | 第34页 |
2.4.4 X-射线粉末衍射(XRD) | 第34页 |
2.4.5 X-射线电子能谱(XPS) | 第34页 |
2.5 静态吸附实验 | 第34-36页 |
2.5.1 pH值影响 | 第34-35页 |
2.5.2 吸附剂投加量影响 | 第35页 |
2.5.3 吸附动力学 | 第35页 |
2.5.4 吸附等温线 | 第35页 |
2.5.5 吸附热力学 | 第35-36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36-37页 |
第3章 BPA-MIP制备及吸附性能 | 第37-55页 |
3.1 BPA-MIP制备条件的优化 | 第37-38页 |
3.2 最佳BPA-MIP的表征 | 第38-42页 |
3.2.1 SEM和EDS分析 | 第38-39页 |
3.2.2 BET分析 | 第39-40页 |
3.2.3 FT-IR分析 | 第40-41页 |
3.2.4 XRD分析 | 第41-42页 |
3.3 PH对BPA去除的影响 | 第42-43页 |
3.4 投加量对BPA去除的影响 | 第43-44页 |
3.5 吸附动力学实验 | 第44-48页 |
3.5.1 吸附平衡时间 | 第44-45页 |
3.5.2 吸附动力学 | 第45-48页 |
3.6 吸附等温线研究 | 第48-51页 |
3.6.1 吸附等温模型的结果与分析 | 第49-51页 |
3.7 吸附热力学研究 | 第51-53页 |
3.7.1 吸附热力学结果分析 | 第52-53页 |
3.8 本章小结 | 第53-55页 |
第4章 BPA-MIP吸附机理 | 第55-63页 |
4.1 SCATCHARD模型分析温度对吸附的影响 | 第55-57页 |
4.2 原料配比对SCATCHARD模型回归影响 | 第57-59页 |
4.3 不同投加量对SCATCHARD模型回归影响 | 第59-60页 |
4.4 BPA分子印迹吸附剂的吸附机理 | 第60-62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62-63页 |
第5章 聚苯胺吸附性能研究 | 第63-81页 |
5.1 聚苯胺吸附剂的表征 | 第63-66页 |
5.1.1 表面形貌 | 第63-64页 |
5.1.2 比表面积 | 第64页 |
5.1.3 表面官能团 | 第64-65页 |
5.1.4 XPS分析 | 第65-66页 |
5.2 溶液PH值对BPA去除影响 | 第66-67页 |
5.3 吸附剂用量对BPA去除影响 | 第67-68页 |
5.4 聚苯胺的吸附动力学实验 | 第68-72页 |
5.4.1 吸附时间的影响 | 第68-69页 |
5.4.2 动力学模型分析 | 第69-72页 |
5.5 吸附等温线研究 | 第72-75页 |
5.5.1 吸附等温模型的结果与分析 | 第73-75页 |
5.6 吸附热力学研究 | 第75-76页 |
5.7 聚苯胺吸附剂的吸附机理 | 第76-79页 |
5.8 本章小结 | 第79-81页 |
结论 | 第81-83页 |
参考文献 | 第83-93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93-95页 |
致谢 | 第9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