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语言、文字论文--语言学论文--语言理论与方法论论文--语言与其他学科的关系论文

论系统功能语言学对维特根斯坦语言哲学思想的实现与发展

中文摘要第2-3页
Abstract第3-4页
中文文摘第5-15页
绪论第15-27页
    第一节 研究缘由与意义第15-18页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综述第18-23页
    第三节 研究方法与内容第23-27页
第一章 语言哲学与语言学的整合性研究第27-79页
    第一节 哲学的语言转向第27-44页
        一、哲学背景:从亚里士多德到康德第28-32页
        二、语义上行第32-35页
        三、反形而上学与哲学治疗第35-41页
        四、语言哲学的发展与语言转向的意义第41-44页
    第二节 哲学对语言学研究的影响第44-59页
        一、语义学:指称论的导向与对“真”的追求第45-51页
        二、语用学:言语行为理论第51-55页
        三、句法学:乔姆斯基的转换生成语法第55-59页
    第三节 语言学对哲学研究的帮助第59-73页
        一、卡维尔式的质疑:语言学经验主义方法论的缺陷第59-64页
        二、万德勒的进路:事实与事件两分的语言学解决方案第64-69页
        三、卡茨的论证:语句逻辑形式的语言学解决方案第69-73页
    第四节 结束“两张皮”现象第73-77页
    第五节 本章小结第77-79页
第二章 韩礼德语法理论对维特根斯坦的实现与发展第79-103页
    第一节 哲学语法与功能语法:思想初探第79-91页
        一、维特根斯坦的哲学语法要义第80-85页
        二、走向韩礼德的功能语法第85-91页
    第二节 语法的任意性、自治性与自然性第91-97页
        一、维特根斯坦谈语法的任意性:语法自治第91-93页
        二、韩礼德论语法的非任意性:自然语法第93-97页
    第三节 “痛”的语法第97-101页
        一、“痛”的语法与维特根斯坦的反私人语言论证第97-99页
        二、“痛”的语法:韩礼德的经验建构思想对维特根斯坦语法观的发展第99-101页
    第四节 本章小结第101-103页
第三章 韩礼德社会语言观对维特根斯坦的实现与发展第103-149页
    第一节 意义的本体论探索第103-123页
        一、维特根斯坦的意义使用论第104-109页
        二、规则与遵守规则第109-114页
        三、韩礼德意义潜势概念对意义使用论的实现第114-123页
    第二节 社会与文化的语境观第123-138页
        一、维特根斯坦的语境观:语言游戏与生活形式第124-130页
        二、韩礼德对维特根斯坦语境观的发展:情景语境与文化语境第130-138页
    第三节 语言的社会属性第138-147页
        一、维特根斯坦对语言社会性的反面论证:私人语言论题第139-142页
        二、韩礼德对语言社会性的正面论证:语言与社会人第142-147页
    第四节 本章小结第147-149页
第四章 韩礼德认知语言观对维特根斯坦的实现与发展第149-189页
    第一节 维特根斯坦的家族相似观与范畴化的理论演变第150-164页
        一、客观主义范畴观及对其的批判第150-153页
        二、家族相似性:一个反本质主义的视角第153-158页
        三、家族相似维度下的原型范畴理论第158-164页
    第二节 韩礼德经验识解理论对家族相似观与原型范畴理论的发展第164-177页
        一、经验的三级复杂度:成分、图式与序列及其中的家族相似第164-171页
        二、概念库理论下的经验识解机制第171-177页
    第三节 建构论:语言唯心主义与语法隐喻第177-187页
        一、维特根斯坦的语言唯心主义第178-182页
        二、韩礼德语言隐喻理论对维特根斯坦语言建构观的佐证第182-187页
    第四节 本章小结第187-189页
第五章 结论第189-196页
参考文献第196-207页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第207-209页
致谢第209-211页
个人简历第211-213页

论文共21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中国英语专业学生二语书面产出性词汇历时研究
下一篇:自噬在椎间盘退变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