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8-10页 |
ABSTRACT | 第10-12页 |
第一章 研究背景 | 第13-35页 |
1.1 乙型肝炎病毒 | 第13-23页 |
1.1.1 乙型肝炎病毒的发现和流行病学 | 第13-14页 |
1.1.2 乙型肝炎病毒的血清型和基因型 | 第14-15页 |
1.1.3 乙型肝炎病毒的结构及基因组 | 第15-17页 |
1.1.4 乙型肝炎病毒的感染和复制 | 第17-18页 |
1.1.5 乙型肝炎病毒的转录调控和转录后调控 | 第18-19页 |
1.1.6 乙型肝炎病毒的蛋白及其功能 | 第19-20页 |
1.1.7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与宿主免疫 | 第20-22页 |
1.1.8 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 | 第22-23页 |
1.2 干扰素 | 第23-24页 |
1.2.1 干扰素的发现及其生物学功能 | 第23页 |
1.2.2 Ⅰ型干扰素的产生 | 第23-24页 |
1.2.3 Ⅰ型干扰素的抗病毒作用 | 第24页 |
1.3 基质金属蛋白酶9 | 第24-35页 |
1.3.1 基质金属蛋白酶家族 | 第24-26页 |
1.3.2 明胶酶 | 第26页 |
1.3.3 MMP-9的结构与功能 | 第26-29页 |
1.3.4 MMP-9表达及活性的调控 | 第29-33页 |
1.3.5 MMP-9的生物学功能 | 第33-35页 |
第二章: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35-49页 |
2.1 实验材料 | 第35-37页 |
2.1.1 细胞系、临床样本和病毒 | 第35页 |
2.1.2 质粒、siRNA、引物和试剂 | 第35-37页 |
2.1.3 实验仪器 | 第37页 |
2.2 实验方法 | 第37-49页 |
2.2.1 克隆构建 | 第37-38页 |
2.2.2 细胞培养及转染 | 第38-39页 |
2.2.3 PBMC分离 | 第39页 |
2.2.4 细胞总RNA提取及RT-PCR | 第39-40页 |
2.2.5 蛋白质免疫印迹 | 第40-42页 |
2.2.6 免疫共沉淀 | 第42-43页 |
2.2.7 凝胶酶谱实验 | 第43页 |
2.2.8 酶联免疫吸附实验 | 第43页 |
2.2.9 Northern blot | 第43-45页 |
2.2.10 HBV DNA提取及检测 | 第45-46页 |
2.2.11 流式细胞术 | 第46页 |
2.2.12 免疫荧光 | 第46-47页 |
2.2.13 HBV感染HepG2-NTCP细胞 | 第47-48页 |
2.2.14 原核表达及MBP-pulldown | 第48页 |
2.2.15 数据分析 | 第48-49页 |
第三章: HBV促进白细胞中MMP-9的表达 | 第49-53页 |
3.1 HBV促进慢性乙肝病人PBMC中MMP-9的表达 | 第49页 |
3.2 HBV促进健康人PBMC中MMP-9的表达 | 第49-51页 |
3.3 HBV促进分化的THP-1细胞中MMP-9的表达 | 第51页 |
3.4 HBV通过HBS蛋白促进白细胞中MMP-9的表达 | 第51-53页 |
第四章: MMP-9促进肝细胞中HBV的复制 | 第53-58页 |
4.1 MMP-9促进肝细胞中HBV的复制 | 第53-56页 |
4.2 MMP-9促进HepG2-NTCP感染系统中HBV的复制 | 第56-58页 |
第五章: MMP-9通过抑制IFN/JAK/STAT通路促进HBV的复制 | 第58-64页 |
5.1 HBV在HepG2细胞中的复制激活Ⅰ型干扰素通路 | 第58-60页 |
5.2 MMP-9通过抑制Ⅰ型干扰素通路来促进HBV复制 | 第60-64页 |
第六章: MMP-9抑制Ⅰ型干扰素的功能 | 第64-68页 |
6.1 MMP-9抑制Ⅰ型干扰素激活的JAK/STAT通路 | 第64-66页 |
6.2 MMP-9抑制Ⅰ型干扰素激活的效应基因的表达 | 第66-68页 |
第七章: MMP-9与ⅠFNAR1相互作用并促进其降解 | 第68-75页 |
7.1 MMP-9与IFNAR1细胞外结构域相互作用 | 第68-70页 |
7.2 MMP-9促进IFNAR1的磷酸化和降解 | 第70-75页 |
第八章: MMP-9促进VSV的复制 | 第75-76页 |
8.1 MMP-9促进VSV的复制 | 第75-76页 |
第九章: 讨论 | 第76-80页 |
参考文献 | 第80-88页 |
研究生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88-89页 |
致谢 | 第8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