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27页 |
1.1 课题的背景和意义 | 第12-15页 |
1.1.1 光纤陀螺的优势及分类 | 第12-13页 |
1.1.2 光子晶体光纤及优势 | 第13-15页 |
1.2 RFOG的发展现状 | 第15-21页 |
1.2.1 国外发展现状 | 第15-18页 |
1.2.2 国内发展现状 | 第18-21页 |
1.3 光子晶体光纤在光纤陀螺中的应用现状 | 第21-24页 |
1.4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24-27页 |
第2章 RFOG传感机理及光纤谐振腔传输特性分析 | 第27-59页 |
2.1 RFOG传感机理及系统组成 | 第27-36页 |
2.1.1 介质中Sagnac效应 | 第27-31页 |
2.1.2 RFOG信号检测及系统组成 | 第31-36页 |
2.2 光纤谐振腔传输特性分析 | 第36-46页 |
2.2.1 光纤谐振腔基本结构 | 第36-38页 |
2.2.2 最佳谐振幅值条件和相位条件 | 第38-41页 |
2.2.3 不同结构参数对谐振特性的影响 | 第41-46页 |
2.3 光源谱线宽度的影响及RFOG极限灵敏度分析 | 第46-53页 |
2.3.1 光源谱线宽度对谐振特性的影响 | 第46-48页 |
2.3.2 散粒噪声决定的极限灵敏度 | 第48-53页 |
2.4 光纤谐振腔熔接及测试 | 第53-57页 |
2.4.1 光子晶体光纤低损耗熔接 | 第53-55页 |
2.4.2 光纤谐振腔测试 | 第55-57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57-59页 |
第3章 背向散射噪声抑制及调相谱检测动态特性分析 | 第59-89页 |
3.1 背向散射噪声抑制 | 第59-65页 |
3.1.1 背向散射噪声 | 第59-60页 |
3.1.2 背向散射载波抑制 | 第60-65页 |
3.2 调相谱信号检测动态特性理论分析 | 第65-81页 |
3.2.1 相关检测原理 | 第65-67页 |
3.2.2 光纤谐振腔调相谱技术理论分析 | 第67-71页 |
3.2.3 调制信号时域特性分析 | 第71-75页 |
3.2.4 解调曲线特性分析 | 第75-81页 |
3.3 调相谱谐振腔动态特性测试与分析 | 第81-87页 |
3.3.1 谐振腔调制动态波形测试 | 第81-85页 |
3.3.2 解调曲线测试 | 第85-87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87-89页 |
第4章 偏振特性分析及高双折射光子晶体光纤 | 第89-117页 |
4.1 光纤谐振腔偏振特性分析 | 第89-99页 |
4.1.1 光纤谐振腔偏振特性理论分析 | 第89-92页 |
4.1.2 偏振误差源对本征偏振态的影响 | 第92-95页 |
4.1.3 谐振腔偏振特性仿真与测试 | 第95-99页 |
4.2 光子晶体光纤数值分析方法 | 第99-106页 |
4.2.1 全矢量有限元法 | 第99-102页 |
4.2.2 完美匹配层边界条件 | 第102-104页 |
4.2.3 对称边界条件 | 第104-106页 |
4.3 缺陷纤芯保偏光子晶体光纤特性分析 | 第106-116页 |
4.3.1 模场分布特性分析 | 第107-111页 |
4.3.2 双折射特性分析 | 第111-113页 |
4.3.3 色散特性分析 | 第113-116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116-117页 |
第5章 单模单偏振双芯光子晶体光纤耦合器研究 | 第117-137页 |
5.1 光束传播法及耦合模理论 | 第117-123页 |
5.1.1 光束传播法 | 第117-119页 |
5.1.2 耦合模理论 | 第119-123页 |
5.2 单模单偏振双芯光子晶体光纤耦合器模型 | 第123-124页 |
5.3 双芯单模单偏振光子晶体光纤耦合器特性分析 | 第124-135页 |
5.3.1 双芯光子晶体光纤包层基填充模 | 第124-126页 |
5.3.2 双芯光子晶体光纤耦合偏振依赖性 | 第126-128页 |
5.3.3 双芯光子晶体光纤单偏振工作区间分析 | 第128-132页 |
5.3.4 双芯光子晶体光纤耦合特性分析 | 第132-135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135-137页 |
结论 | 第137-140页 |
参考文献 | 第140-151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151-153页 |
致谢 | 第1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