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专用术语注释表 | 第10-11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2页 |
1.1 引言 | 第11-13页 |
1.2 高效的有机磷光客体发光材料 | 第13-17页 |
1.2.1 红色磷光材料 | 第13-14页 |
1.2.2 蓝色磷光材料 | 第14-15页 |
1.2.3 黄色磷光材料 | 第15-17页 |
1.3 基于二嗪的光电材料 | 第17-20页 |
1.3.1 基于哒嗪的光电材料 | 第18-19页 |
1.3.2 基于嘧啶的光电材料 | 第19-20页 |
1.4 本论文的研究思路 | 第20-22页 |
第二章 新型哒嗪铱配合物的合成及光电性能的研究 | 第22-45页 |
2.1 引言 | 第22页 |
2.2 设计思路 | 第22-24页 |
2.3 实验部分 | 第24-28页 |
2.3.1 主要药品和试剂 | 第24页 |
2.3.2 主要设备仪器 | 第24页 |
2.3.3 测试手段 | 第24-25页 |
2.3.4 配体合成和表征 | 第25-27页 |
2.3.5 电致发光器件的制备 | 第27-28页 |
2.4 结果与讨论 | 第28-43页 |
2.4.1 合成与讨论 | 第28-29页 |
2.4.2 光物理性质 | 第29-31页 |
2.4.3 电化学谱图 | 第31-32页 |
2.4.4 理论计算 | 第32-33页 |
2.4.5 器件表征和电致发光特性 | 第33-43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43-45页 |
第三章 基于嘧啶类蓝光铱配合物的合成及光物理性能的研究 | 第45-62页 |
3.1 引言 | 第45页 |
3.2 设计思路 | 第45-46页 |
3.3 实验部分 | 第46-53页 |
3.3.1 主要药品和试剂 | 第46-47页 |
3.3.2 主要设备仪器 | 第47页 |
3.3.3 测试手段 | 第47页 |
3.3.4 晶体结构的测定 | 第47-48页 |
3.3.5 配体合成和表征 | 第48-53页 |
3.4 结果与讨论 | 第53-60页 |
3.4.1 合成与讨论 | 第53-54页 |
3.4.2 单晶结构解析 | 第54-55页 |
3.4.3 光物理性质 | 第55-58页 |
3.4.4 电化学谱图 | 第58-59页 |
3.4.5 理论计算 | 第59-60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60-62页 |
第四章 基于苯并嘧啶类化合物的红光铱配合物的合成及光电性能的研究 | 第62-75页 |
4.1 引言 | 第62页 |
4.2 设计思路 | 第62-63页 |
4.3 实验部分 | 第63-66页 |
4.3.1 主要药品和试剂 | 第63页 |
4.3.2 主要设备仪器 | 第63页 |
4.3.3 测试手段 | 第63-64页 |
4.3.4 配体合成和表征 | 第64-65页 |
4.3.5 电致发光器件的制备 | 第65-66页 |
4.4 结果与讨论 | 第66-74页 |
4.4.1 合成与讨论 | 第66-67页 |
4.4.2 光物理性质 | 第67-68页 |
4.4.3 电化学谱图与计算 | 第68-69页 |
4.4.4 从主体到客体的能量转移 | 第69-70页 |
4.4.5 电致发光性质 | 第70-74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74-75页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第75-77页 |
参考文献 | 第77-85页 |
附录1 部分化合物和铱(Ⅲ)配合物的NMR和MS图 | 第85-101页 |
附录2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撰写的论文 | 第101-102页 |
附录3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申请的专利 | 第102-103页 |
致谢 | 第10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