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主要符号表 | 第17-19页 |
1 绪论 | 第19-38页 |
1.1 空气分离技术发展现状 | 第20-22页 |
1.1.1 低温精馏法 | 第20-21页 |
1.1.2 变压吸附法 | 第21页 |
1.1.3 薄膜渗透法 | 第21-22页 |
1.2 磁致空气分离技术研究现状 | 第22-30页 |
1.2.1 磁致空气分离的可行性研究 | 第23-25页 |
1.2.2 磁致空气分离方案 | 第25-30页 |
1.2.2.1 吸附富集法 | 第25-27页 |
1.2.2.2 轨迹偏转法 | 第27-29页 |
1.2.2.3 磁环法 | 第29-30页 |
1.3 利用磁性介质辅助膜分离 | 第30-32页 |
1.3.1 通过添加磁性微粒辅助膜分离 | 第30-31页 |
1.3.2 利用多孔超导材料实现“膜”分离 | 第31-32页 |
1.4 磁致空气分离关键技术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32-36页 |
1.4.1 磁致空气分离关键技术 | 第33-34页 |
1.4.2 磁致空气分离技术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34-36页 |
1.5 本文主要工作 | 第36-38页 |
2 磁场辅助低温精馏概念设计及理论研究 | 第38-50页 |
2.1 物质的磁化机制及氧的顺磁性 | 第38-41页 |
2.2 梯度磁场辅助低温精馏空气分离 | 第41-46页 |
2.2.1 基本原理及概念设计 | 第41-45页 |
2.2.2 关键科学问题 | 第45-46页 |
2.3 磁场作用下氧氮传质的控制方程 | 第46-49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49-50页 |
3 磁场作用下的自由液面流动过程模拟 | 第50-62页 |
3.1 数值模型 | 第50-53页 |
3.1.1 流动方程 | 第50-53页 |
3.1.2 相场模型 | 第53页 |
3.2 网格划分与模型验证 | 第53-55页 |
3.3 气液界面形状与流态变化 | 第55-57页 |
3.4 磁通密度的对流动特性的影响 | 第57-59页 |
3.5 入口条件对流动特性的影响 | 第59-60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60-62页 |
4 交变磁场作用下的液氧对流传热过程模拟 | 第62-77页 |
4.1 数值模型 | 第62-65页 |
4.1.1 磁场方程 | 第63-64页 |
4.1.2 流动方程 | 第64页 |
4.1.3 传热方程 | 第64-65页 |
4.2 网格划分与模型验证 | 第65-68页 |
4.3 背景磁场对传热特性的影响 | 第68-72页 |
4.3.1 磁场方向 | 第68-70页 |
4.3.2 磁通密度 | 第70-71页 |
4.3.3 切换频率 | 第71-72页 |
4.4 入口流速对传热特性的影响 | 第72-73页 |
4.5 多导磁条串联结构的优化 | 第73-74页 |
4.6 与常规传热强化方法的对比分析 | 第74-76页 |
4.7 本章小结 | 第76-77页 |
5 磁场作用下的低温氧氮热质传递可视化实验研究 | 第77-106页 |
5.1 激光干涉传质可视化的基本原理 | 第77-81页 |
5.2 实验装置介绍 | 第81-86页 |
5.2.1 低温可视化腔体 | 第81-82页 |
5.2.2 永磁内填充结构 | 第82-83页 |
5.2.3 激光干涉系统 | 第83-85页 |
5.2.4 数据采集系统 | 第85-86页 |
5.3 实验步骤与数据处理 | 第86-94页 |
5.3.1 实验步骤 | 第86页 |
5.3.2 干涉图像处理 | 第86-91页 |
5.3.3 系统漏热分析 | 第91-92页 |
5.3.4 误差分析 | 第92-94页 |
5.4 有无磁场作用下的液态氧氮传质对比实验 | 第94-102页 |
5.4.1 有无磁场作用时混合传质过程的干涉图像 | 第94-97页 |
5.4.2 传质过程中温度和蒸气中组分浓度的变化趋势 | 第97-99页 |
5.4.3 传质过程浓度场变化的半定量分析 | 第99-102页 |
5.5 导磁填料对传质过程的影响 | 第102-105页 |
5.6 本章小结 | 第105-106页 |
6 总结和展望 | 第106-109页 |
6.1 全文总结 | 第106-107页 |
6.2 本文创新之处 | 第107页 |
6.3 展望 | 第107-109页 |
参考文献 | 第109-116页 |
作者简历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116-119页 |
致谢 | 第119-12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