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环境质量评价与环境监测论文--环境质量分析与评价论文--生物评价、生态评价论文

县域生态环境敏感性综合评价研究--以桂林永福县为例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9页
第一章 绪论第9-14页
   ·研究背景第9页
   ·生态环境敏感性评价研究进展第9-11页
     ·国外研究进展第10页
     ·国内研究进展第10-11页
   ·研究内容第11页
   ·研究意义第11-13页
   ·技术路线第13-14页
第二章 理论基础第14-19页
   ·生态功能区划的概念第14页
   ·生态环境敏感性分析的概念第14页
   ·生态系统敏感性评价理论第14-19页
     ·生态学理论第14-16页
     ·生态规划理论第16页
     ·可持续发展理论第16-19页
第三章 指标体系研究和评价技术方法第19-26页
   ·指标体系的研究第19页
   ·评价技术方法第19-26页
     ·权重确定法第19-22页
     ·遥感技术方法第22-24页
       ·遥感技术的定义第22页
       ·图像解译第22页
       ·数据预处理第22-23页
       ·图像分类第23-24页
     ·GIS技术第24-26页
       ·数据结构转换第24-25页
       ·空间叠置分析第25-26页
第四章 研究区概况第26-31页
   ·自然地理概况第26-29页
   ·经济和社会发展现状第29-30页
   ·生态环境现状第30-31页
第五章 生态环境敏感性综合评价第31-42页
   ·数据来源第31页
     ·基础地理信息第31页
     ·遥感数据第31页
     ·专题数据第31页
   ·评价指标权重值的确定第31-32页
   ·土壤侵蚀敏感性评价第32-34页
     ·评价因子第33-34页
     ·综合评价第34页
   ·生境敏感性评价第34-35页
     ·评价标准第34-35页
     ·综合评价第35页
   ·石漠化敏感性评价第35-37页
     ·评价标准第35-36页
     ·综合评价第36-37页
   ·生态环境敏感性综合评价第37页
     ·评价方法及标准第37页
     ·综合评价第37页
   ·结果分析第37-39页
     ·土壤侵蚀敏感性评价的结果分析第38页
     ·生境敏感性评价的结果分析第38-39页
     ·石漠化敏感性评价的结果分析第39页
     ·生态环境综合敏感性评价的结果分析第39页
   ·保护对策第39-42页
第六章 结论第42-43页
   ·结论第42页
   ·存在问题第42-43页
附图第43-56页
参考文献第56-60页
致谢第60-61页

论文共6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常温湿式氧化催化剂Fe2O3-CeO2-TiO2/γ-Al2O3的研制及其在延迟焦化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下一篇:溶胶—凝胶法制备镍铜锌铁氧体的掺杂与磁性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