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世界各国经济概况、经济史、经济地理论文--中国经济论文--人民生活状况论文--人民消费水平、结构论文

河南省县域消费水平差异与协调发展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8页
1 引言第11-21页
    1.1 研究背景分析第11-12页
    1.2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第12-13页
        1.2.1 研究目的第12页
        1.2.2 研究意义第12-13页
    1.3 数据来源第13页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第13-17页
        1.4.1 研究内容第13-14页
        1.4.2 研究方法第14-17页
    1.5 研究思路与本文技术路线第17-19页
    1.6 论文可能创新的地方第19-21页
        1.6.1 研究视角的创新第19页
        1.6.2 研究方法的创新第19-21页
2 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第21-31页
    2.1 相关概念界定第21-22页
        2.1.1 县域划分第21-22页
        2.1.2 消费水平第22页
    2.2 理论基础第22-24页
        2.2.1 凯恩斯绝对收入假说第22-23页
        2.2.2 杜森贝利的相对收入假说第23页
        2.2.3 弗里德曼的持久收入假说第23页
        2.2.4 霍尔的随机游走假说第23-24页
        2.2.5 区域协调发展理论第24页
    2.3 文献综述第24-31页
        2.3.1 国外相关研究综述第24-26页
        2.3.2 国内相关研究综述第26-29页
        2.3.3 国内外相关研究对本研究的启示第29-31页
3 河南省县域消费水平差异的时间演变特征第31-37页
    3.1 河南省县域消费水平的绝对差异分析第31-33页
    3.2 河南省县域消费水平的相对差异分析第33-34页
    3.3 河南省县域消费水平的绝对 β-收敛分析第34-37页
4 河南省县域消费水平的空间结构演变特征第37-47页
    4.1 河南省县域人均消费水平空间分区图第37-41页
    4.2 河南省县域消费水平的空间演变特征第41-47页
        4.2.1 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第41页
        4.2.2 县域消费水平的空间关联第41-47页
5 河南省县域消费水平差异的影响因素分析第47-53页
    5.1 县域消费水平差异的影响因素选定第47页
    5.2 EViews面板数据模型的构建第47-51页
    5.3 主要影响因子分析第51-53页
6 河南省县域消费水平协调发展途径第53-59页
    6.1 消费旺盛县域区域消费协调发展途径第53-55页
        6.1.1 重视第三产业的作用,推广“互联网+第三产业”发展模式第54页
        6.1.2 加强卫生事业建设,完善医疗制度保障第54-55页
        6.1.3 建立稳定、有序的市场秩序,构建和谐的消费环境第55页
    6.2 消费中等县域区域消费协调发展途径第55-56页
        6.2.1 积极推进土地流转,推进现代农业建设,提高农区居民收入第55-56页
        6.2.2 提高城镇经济水平,增加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第56页
        6.2.3 加大政府财政投入,推进消费品下乡活动第56页
    6.3 消费较为萎靡县域区域消费协调发展途径第56-59页
        6.3.1 加大财政扶持,发展现代农业和乡镇企业第57页
        6.3.2 加强劳动力技能培训、扩宽务工出路,提高居民收入第57页
        6.3.3 重视区域特色,多渠道筹措资金,发展特色产业第57-59页
7 结论与展望第59-61页
    7.1 结论第59-60页
    7.2 展望第60-61页
参考文献第61-65页
致谢第65-66页

论文共6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试论中国“一带一路”战略面临的挑战--基于全球、地区、国家层面
下一篇:国家风险对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影响--基于“一带一路”国家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