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动画电影的叙事研究
| 摘要 | 第2-4页 |
| Abstract | 第4-6页 |
| 绪论 | 第9-18页 |
| (一)研究缘起 | 第9-10页 |
| (二)研究目的及研究意义 | 第10-12页 |
| 1.研究目的 | 第10页 |
| 2.研究意义 | 第10-12页 |
| (三)研究综述 | 第12-17页 |
| 1.叙事学的研究 | 第12-13页 |
| 2.国内对电影的叙事研究 | 第13-15页 |
| 3.国内外对动画电影的相关研究 | 第15-17页 |
| (四)研究方法 | 第17页 |
| (五)创新之处 | 第17-18页 |
| 一、理论概述 | 第18-20页 |
| (一)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 | 第18页 |
| (二)电影叙事学理论 | 第18-19页 |
| (三)叙事学理论 | 第19-20页 |
| 二、国产动画电影概述 | 第20-28页 |
| (一)国产动画电影的概念界定 | 第20页 |
| (二)国产动画电影的发展状况 | 第20-28页 |
| 1. 国产动画电影的发展历程 | 第21-23页 |
| 2. 国产动画电影的发展趋势 | 第23-28页 |
| 三、国产动画电影的叙事要素分析 | 第28-42页 |
| (一)叙事情节 | 第28-30页 |
| 1.发现 | 第28-29页 |
| 2.对立 | 第29-30页 |
| (二)叙事人物 | 第30-35页 |
| 1.人物行动模式 | 第30-32页 |
| 2.角色类型 | 第32-35页 |
| (三)叙事时间 | 第35-38页 |
| 1.叙事时间的双重性 | 第35-36页 |
| 2.叙事的时间顺序 | 第36-38页 |
| (四)叙事空间 | 第38-42页 |
| 1.空间的构成 | 第38-41页 |
| 2.空间的呈现 | 第41-42页 |
| 四、国产动画电影的叙事结构 | 第42-48页 |
| (一)叙事结构概论 | 第42-43页 |
| (二)叙事结构分析 | 第43-48页 |
| 1.蒙太奇结构分析 | 第43-46页 |
| 2.组合结构分析 | 第46-48页 |
| 五、国产动画电影的叙事变迁 | 第48-54页 |
| (一)发展期(1941 年——2000年) | 第48-50页 |
| 1.叙事要素的民族化 | 第48-49页 |
| 2.统一的叙事结构 | 第49-50页 |
| (二)探索期(2000 年——2012年) | 第50-52页 |
| 1.叙事要素的多样化 | 第51-52页 |
| 2.叙事结构的转型 | 第52页 |
| (三)高产期(2012 年——至今) | 第52-54页 |
| 1.叙事要素的趋同化 | 第52-53页 |
| 2.单一的叙事结构 | 第53-54页 |
| 六、对国产动画电影的叙事反思 | 第54-61页 |
| (一)增加多样性,丰富叙事要素的内容 | 第55-57页 |
| (二)借鉴经典作品,活用叙事结构 | 第57-59页 |
| (三)结合现实题材,照顾“全龄”需求 | 第59-61页 |
| 结语 | 第61-63页 |
| 注释 | 第63-64页 |
| 参考文献 | 第64-67页 |
| 附录 | 第67-72页 |
|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清单 | 第72-73页 |
| 致谢 | 第73-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