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第10-16页 |
1 林地土壤对毛竹生长的影响 | 第10-12页 |
·土壤化学性质对毛竹生长的影响 | 第10-11页 |
·土壤有机质 | 第10-11页 |
·土壤N,P,K 素 | 第11页 |
·土壤物理性状对毛竹生长的影响 | 第11-12页 |
·土壤结构 | 第11页 |
·土壤厚度 | 第11-12页 |
·土壤微生物对毛竹生长的影响 | 第12页 |
2 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多样性的研究方法 | 第12-16页 |
·基于群落水平生理学指纹方法(CLPP) | 第12-13页 |
·磷脂脂肪酸技术(PLFA) | 第13-15页 |
·基于PCR 的核酸技术 | 第15-16页 |
第二部分 研究背景与研究思路 | 第16-19页 |
1 研究背景 | 第16-17页 |
2 研究思路和目标 | 第17-18页 |
3 研究内容 | 第18页 |
4 技术路线 | 第18-19页 |
第三部分 研究内容 | 第19-56页 |
第一章 不同栽培历史毛竹林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演变规律 | 第19-28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19-21页 |
·研究区概况 | 第19页 |
·采样与分析方法 | 第19-21页 |
·采样及样品处理 | 第19页 |
·土壤基本性质分析 | 第19-20页 |
·土壤微生物PLFA 分析方法 | 第20-21页 |
·数据处理 | 第21页 |
2 结果分析 | 第21-27页 |
·不同栽培历史毛竹林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变化 | 第21-22页 |
·不同栽培历史毛竹林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变化 | 第22-24页 |
·不同栽培历史毛竹林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变化 | 第24-27页 |
3 结论 | 第27-28页 |
第二章 天目山毛竹入侵天然林后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演变规律 | 第28-37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28-29页 |
·研究区概况 | 第28页 |
·采样与分析方法 | 第28-29页 |
·采样及样品处理 | 第28-29页 |
·土壤基本性质分析 | 第29页 |
·土壤微生物PLFA 分析方法 | 第29页 |
·数据处理 | 第29页 |
2 结果分析 | 第29-36页 |
·各样地土壤的基本性质 | 第29-30页 |
·毛竹入侵天然林土壤中微生物群落结构变化规律 | 第30-36页 |
·毛竹入侵天然林土壤微生物磷脂脂肪酸总量的变化 | 第30-31页 |
·毛竹入侵天然林土壤三大类微生物磷脂脂肪酸变化规律 | 第31-32页 |
·毛竹入侵针叶林后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变化 | 第32-36页 |
3 结论 | 第36-37页 |
第三章 不同集约经营历史毛竹林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变化规律 | 第37-45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37-39页 |
·研究区概况 | 第37-38页 |
·采样与分析方法 | 第38-39页 |
·采样及样品处理 | 第38页 |
·土壤基本性质分析 | 第38-39页 |
·土壤微生物PLFA 分析方法 | 第39页 |
·数据处理 | 第39页 |
2 结果分析 | 第39-44页 |
·不同集约经营历史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的变化 | 第39-40页 |
·不同集约经营历史毛竹林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变化规律 | 第40-44页 |
3 结论 | 第44-45页 |
第四章 竹叶不同培养时间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多样性影响 | 第45-56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45-46页 |
·研究区概况 | 第45页 |
·采样与分析方法 | 第45-46页 |
·采样及样品处理 | 第45-46页 |
·土壤基本性质分析 | 第46页 |
·土壤微生物PLFA 分析方法 | 第46页 |
·数据处理 | 第46页 |
2 结果分析 | 第46-55页 |
·竹叶不同培养时间土壤微生物磷脂脂肪酸总量的变化 | 第46-47页 |
·竹叶不同培养时间土壤微生物三大类微生物变化 | 第47-51页 |
·不同培养时间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多样变化 | 第51-55页 |
3. 结论 | 第55-56页 |
第四部分 结论与展望 | 第56-58页 |
1 主要结论 | 第56页 |
2 研究展望 | 第56-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4页 |
个人简历 | 第64页 |
硕士期间发表和待发的文章 | 第64-65页 |
致谢 | 第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