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及设备论文--机器人技术论文--机器人论文

服务型机器人的拟人化形态设计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页
第1章 绪论第10-14页
    1.1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10-11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第11-12页
        1.2.1 国外服务型机器人研究现状第11-12页
        1.2.2 国内服务型机器人研究现状第12页
        1.2.3 服务型机器人的发展趋势第12页
    1.3 课题研究的内容与研究思路第12-14页
第2章 服务型机器人概述第14-19页
    2.1 服务型机器人的定义与分类第14页
    2.2 服务型机器人的发展简史与形态设计观念第14-16页
        2.2.1 服务型机器人的发展简史第14-15页
        2.2.2 服务型机器人的形态设计观念第15-16页
    2.3 服务型机器人产品设计的影响因素第16-18页
        2.3.1 技术的约束第16-17页
        2.3.2 工作环境第17-18页
        2.3.3 大众的认知第18页
    2.4 小结第18-19页
第3章 拟人化设计的研究第19-27页
    3.1 拟人化设计的定义与应用领域第19-20页
        3.1.1 拟人化设计的定义第19页
        3.1.2 拟人化设计的应用领域第19-20页
    3.2 拟人化设计的优势与意义第20-23页
        3.2.1 良好的亲和力第20-21页
        3.2.2 减少用户认知摩擦第21-22页
        3.2.3 题材广泛,内涵丰富第22-23页
    3.3 拟人化设计的实现形式第23-26页
        3.3.1 形态的拟人第23-24页
        3.3.2 表情、动作的拟人第24-25页
        3.3.3 沟通方式的拟人第25页
        3.3.4 功能的拟人第25-26页
    3.4 小结第26-27页
第4章 服务型机器人形态拟人化的设计意义与设计方向探讨第27-36页
    4.1 服务型机器人形态拟人化的设计意义探讨第27-31页
        4.1.1 工程学与实用性的意义第29-30页
        4.1.2 情感与认知上的意义第30-31页
    4.2 服务型机器人形态拟人化的设计方向探讨第31-35页
        4.2.1 恐怖谷理论与机器人形态设计第32-33页
        4.2.2 服务型机器人拟人化形态的设计方向第33-35页
    4.3 小结第35-36页
第5章 服务型机器人形态拟人化的设计规律探讨第36-58页
    5.1 服务型机器人拟人化形态的基本构成要素第36-38页
        5.1.1 交互结构第36页
        5.1.2 行为结构第36-37页
        5.1.3 连接结构第37-38页
        5.1.4 移动结构第38页
    5.2 服务型机器人拟人化形态的不同构成形式与案例比较第38-45页
        5.2.1 模拟人类完整结构特征第39-41页
        5.2.2 减少人类结构特征第41-45页
    5.3 服务型机器人拟人化形态的设计规律与处理方式归纳第45-52页
        5.3.1 交互结构的规律和处理方式第45-48页
        5.3.2 行为结构的规律和处理方式第48-50页
        5.3.3 移动结构的规律和处理方式第50-51页
        5.3.4 连接结构的规律和处理方式第51-52页
    5.4 服务型机器人拟人化形态语言的来源和差异化分析第52-57页
        5.4.1 服务型机器人拟人化形态的来源分析第52-55页
        5.4.2 不同机器人差异化的分析第55-57页
    5.5 小结第57-58页
第6章 服务型机器人拟人化形态的设计原则、可借鉴的元素和设计手法第58-65页
    6.1 服务型机器人拟人化形态的设计原则第58-59页
        6.1.1 一致性原则第58页
        6.1.2 安全原则第58-59页
        6.1.3 重要特征优先原则第59页
    6.2 服务型机器人拟人化形态的设计中可借鉴的元素第59-63页
        6.2.1 人类自然属性形态第59-61页
        6.2.2 人类社会属性形态第61-63页
    6.3 服务型机器人拟人化形态的设计手法第63-64页
        6.3.1 人类形态的条理化、几何化第63页
        6.3.2 人类形态的变形与夸张第63-64页
        6.3.3 人类形态的删减与补充第64页
    6.4 小结第64-65页
第7章 设计实践第65-72页
    7.1 设计定位第65页
    7.2 设计方案第65-72页
结论第72-73页
参考文献第73-75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与研究成果清单第75-76页
致谢第76页

论文共7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深度信念网络的排序学习算法研究
下一篇:两栖球形机器人场景识别及运动控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