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面摄影测量方法研究与解算软件研建
摘要 | 第7-8页 |
Abstract | 第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7页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9-11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3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第13-15页 |
1.3.1 研究方法 | 第13页 |
1.3.2 技术路线 | 第13-15页 |
1.4 主要创新点 | 第15页 |
1.5 论文结构安排 | 第15-16页 |
1.6 本章小结 | 第16-17页 |
第2章 地面摄影测量基础理论 | 第17-31页 |
2.1 常用摄影坐标系 | 第17-19页 |
2.2 像片内外方位元素 | 第19-22页 |
2.2.1 像片内方位元素 | 第19-21页 |
2.2.2 像片外方位元素 | 第21-22页 |
2.3 普通数码镜头检校 | 第22-27页 |
2.3.1 畸变 | 第22-23页 |
2.3.2 检校方法 | 第23-27页 |
2.4 坐标转换 | 第27-30页 |
2.4.1 坐标的旋转 | 第27-29页 |
2.4.2 坐标的平移 | 第29-30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30-31页 |
第3章 地面摄影测量测树技术 | 第31-61页 |
3.1 单像解算 | 第31-45页 |
3.1.1 平地测量 | 第32-41页 |
3.1.2 激光扫平测量 | 第41-45页 |
3.2 像对解算 | 第45-53页 |
3.2.1 竖直基线 | 第46-50页 |
3.2.2 任意摄影 | 第50-53页 |
3.3 地面连续摄影测量测树方法 | 第53-60页 |
3.3.1 方案设计 | 第54-55页 |
3.3.2 平差算法 | 第55-59页 |
3.3.3 软件实现 | 第59-60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60-61页 |
第4章 摄影测量木材检尺方法 | 第61-74页 |
4.1 硬件组成与数据获取 | 第62-63页 |
4.1.1 硬件组成 | 第62-63页 |
4.1.2 数据获取 | 第63页 |
4.2 计算机视觉算法 | 第63-70页 |
4.2.1 灰度化 | 第63-64页 |
4.2.2 最大类间方差法 | 第64-65页 |
4.2.3 连通域分析 | 第65-66页 |
4.2.4 腐蚀算法 | 第66-68页 |
4.2.5 标记分水岭算法 | 第68-70页 |
4.3 材积计算 | 第70-73页 |
4.3.1 国家木材检尺标准 | 第70页 |
4.3.2 计算材积 | 第70-71页 |
4.3.3 实验验证 | 第71-73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73-74页 |
第5章 地面摄影测量数据处理平台设计 | 第74-89页 |
5.1 相机检校系统 | 第74-79页 |
5.1.1 操作流程 | 第75页 |
5.1.2 功能实现 | 第75-79页 |
5.2 坐标换算系统 | 第79-81页 |
5.2.1 操作流程 | 第79页 |
5.2.2 功能实现 | 第79-81页 |
5.3 单像解析系统 | 第81-83页 |
5.3.1 操作流程 | 第81页 |
5.3.2 功能实现 | 第81-83页 |
5.4 像对解析系统 | 第83-86页 |
5.4.1 操作流程 | 第84页 |
5.4.2 功能实现 | 第84-86页 |
5.5 木材检尺系统 | 第86-88页 |
5.5.1 操作流程 | 第86-87页 |
5.5.2 功能实现 | 第87-88页 |
5.6 本章小结 | 第88-89页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89-91页 |
6.1 结论 | 第89页 |
6.2 展望 | 第89-90页 |
6.3 本章小结 | 第90-91页 |
参考文献 | 第91-96页 |
附录 | 第96-101页 |
攻读硕士期间学术成果目录 | 第101-102页 |
致谢 | 第102-10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