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1-13页 |
ABSTRACT | 第13-1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6-26页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6-17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6-17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7页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7-21页 |
1.2.1 国外研究综述 | 第17-18页 |
1.2.2 国内研究综述 | 第18-20页 |
1.2.3 国内外研究总体述评 | 第20-21页 |
1.3 研究目的和内容 | 第21-22页 |
1.3.1 研究目的 | 第21页 |
1.3.2 研究内容 | 第21-22页 |
1.4 本文创新点 | 第22-23页 |
1.5 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23-26页 |
1.5.1 研究思路 | 第23-24页 |
1.5.2 研究方法 | 第24-26页 |
第二章 研究理论框架 | 第26-34页 |
2.1 理论基础 | 第26-30页 |
2.1.1 产业转型理论 | 第26页 |
2.1.2 产业结构优化理论 | 第26-28页 |
2.1.3 资源型地区生命周期理论 | 第28-29页 |
2.1.4 可持续发展理论 | 第29-30页 |
2.2 生态环境视角下资源型地区产业转型效率理论 | 第30-34页 |
2.2.1 生态环境视角下资源型地区产业转型效率的含义 | 第30-31页 |
2.2.2 生态环境视角下资源型地区产业转型效率的意义 | 第31-34页 |
第三章 生态环境视角下资源型地区产业转型效率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 第34-40页 |
3.1 指标体系构建原则 | 第34-35页 |
3.2 指标体系构建 | 第35-36页 |
3.2.1 产业转型投入指标 | 第35-36页 |
3.2.2 产业转型产出指标 | 第36页 |
3.2.3 指标体系 | 第36页 |
3.3 指标数据的优化处理 | 第36-40页 |
第四章 生态环境视角下山西省产业转型效率评价分析 | 第40-48页 |
4.1 研究方法说明 | 第40-42页 |
4.2 数据来源与说明 | 第42-43页 |
4.3 产业转型效率评价分析 | 第43-48页 |
4.3.1 山西省整体产业转型效率评价结果与分析 | 第43-45页 |
4.3.2 山西省11市产业转型效率评价结果与分析 | 第45-48页 |
第五章 生态环境视角下山西省产业转型效率的影响因素分析 | 第48-54页 |
5.1 理论分析与假设 | 第48-50页 |
5.2 变量设定与数据说明 | 第50-51页 |
5.3 计量模型设定 | 第51页 |
5.4 计量模型检验 | 第51-52页 |
5.5 回归结果与分析 | 第52-54页 |
第六章 生态环境视角下产业转型效率提升的政策建议 | 第54-60页 |
6.1 着重开发利用低污染的新资源 | 第54-55页 |
6.2 努力形成低耗能和低污染的产业新结构 | 第55-56页 |
6.3 不断拓宽无污染的对外招商引资的新渠道 | 第56页 |
6.4 积极利用科技创新突破节能减排的新技术 | 第56-57页 |
6.5 通过大力发展信息技术促进产业生态化发展 | 第57-58页 |
6.6 完善生态补偿机制促进生态修复和传统资源合理开发 | 第58-60页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0-62页 |
7.1 主要结论 | 第60-61页 |
7.2 不足与展望 | 第61-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6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66-67页 |
致谢 | 第67-68页 |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 第68-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