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绪论 | 第10-16页 |
一、研究意义 | 第10-12页 |
二、研究状况 | 第12-14页 |
三、研究方法 | 第14页 |
(一)文献分析法 | 第14页 |
(二)调查研究法 | 第14页 |
(三)量化研究法 | 第14页 |
四、创新之处 | 第14-15页 |
五、相关概念界定 | 第15-16页 |
(一)核心价值观 | 第15页 |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 第15-16页 |
第一章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农村的传播现状 | 第16-22页 |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农村的传播要素及其表现 | 第16-19页 |
(一)传播主体 | 第16-17页 |
(二)传播客体 | 第17-18页 |
(三)传播内容 | 第18-19页 |
(四)传播方式 | 第19页 |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农村的传播效果 | 第19-22页 |
(一)农民的感性认知层面 | 第19-20页 |
(二)农民的理性认同层面 | 第20-21页 |
(三)农民的行为践行层面 | 第21-22页 |
第二章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农村传播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第22-28页 |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农村传播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 第22-24页 |
(一)传播主体发挥作用不强 | 第22页 |
(二)传播客体认同感不足 | 第22-23页 |
(三)传播内容空洞抽象 | 第23页 |
(四)传播方式单一 | 第23-24页 |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农村传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24-28页 |
(一)传播主体的工作力度不够 | 第24-25页 |
(二)传播客体接受程度较低 | 第25页 |
(三)传播内容设计不科学 | 第25-26页 |
(四)传播媒介匮乏 | 第26-28页 |
第三章 建构科学高效的农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体系 | 第28-34页 |
一、建立多主体的传播格局 | 第28-30页 |
(一)加强基层党组织的工作力度 | 第28-29页 |
(二)提升农村精英的传播力量 | 第29-30页 |
二、重视农民自身素质的提高 | 第30-31页 |
(一)开展民主法制教育 增强农民参与程度 | 第30页 |
(二)开展科学文化教育 提高农民综合素质 | 第30-31页 |
三、科学设计传播内容 | 第31-32页 |
(一)注重传播理论通俗易懂 | 第31页 |
(二)丰富传播内容 | 第31-32页 |
四、建设多样化的传播载体 | 第32-34页 |
(一)利用传统媒介的农村传播优势 | 第32-33页 |
(二)重视新型媒介的农村传播特点 | 第33-34页 |
结语 | 第34-36页 |
参考文献 | 第36-38页 |
附录 | 第38-46页 |
致谢 | 第46-47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47-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