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20页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2-13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2-13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3页 |
1.2 国内外现状 | 第13-17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5-17页 |
1.3 主要研究内容与研究思路 | 第17-19页 |
1.4 论文结构 | 第19-20页 |
第2章 高速铁路客票价格制定分析 | 第20-28页 |
2.1 运输价格的内涵与特性 | 第20-21页 |
2.1.1 运输价格的内涵 | 第20页 |
2.1.2 运输价格的特性 | 第20-21页 |
2.2 我国高速铁路运输价格分析 | 第21-26页 |
2.2.1 我国高速铁路运输价格的构成 | 第21-22页 |
2.2.2 我国高速铁路运输价格的影响因素 | 第22-24页 |
2.2.3 高速铁路票价制定的理论基础 | 第24-26页 |
2.3 我国高速铁路客票制定情况 | 第26-27页 |
2.3.1 我国高速铁路定价现状 | 第26-27页 |
2.3.2 我国高速铁路定价存在的问题 | 第27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7-28页 |
第3章 基于收益管理的客票动态定价策略与方法研究 | 第28-44页 |
3.1 收益管理理论研究 | 第28-34页 |
3.1.1 收益管理的概念及要素 | 第28页 |
3.1.2 收益管理的研究内容 | 第28-30页 |
3.1.3 收益管理应用于航空、高铁领域的相似性与差异性分析 | 第30-33页 |
3.1.4 我国高速铁路应用收益管理的可行性分析 | 第33-34页 |
3.2 基于收益管理的客票动态定价策略分析 | 第34-36页 |
3.2.1 高速铁路动态定价分析 | 第34-35页 |
3.2.2 高速铁路动态定价实施流程设计 | 第35-36页 |
3.3 基于收益管理的客票动态定价方法研究 | 第36-43页 |
3.3.1 存量控制的策略 | 第36-38页 |
3.3.2 单区间两级票价存量控制方法 | 第38-39页 |
3.3.3 单区间多级票价存量控制方法 | 第39-40页 |
3.3.4 基于影子定价的多区间座位存量控制方法 | 第40-42页 |
3.3.5 席位需求分布特征的确定方法 | 第42-43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3-44页 |
第4章 基于收益管理的高速铁路客票动态定价模型分析 | 第44-63页 |
4.1 基于收益管理的高速铁路多区间座位存量控制模型 | 第44-54页 |
4.1.1 基本假设与参数说明 | 第44页 |
4.1.2 模型构建 | 第44-45页 |
4.1.3 算例分析 | 第45-54页 |
4.2 基于收益管理的价格函数确定 | 第54-57页 |
4.3 基于收益管理的高速铁路动态定价模型 | 第57-61页 |
4.3.1 模型构建思路 | 第57页 |
4.3.2 模型构建 | 第57-60页 |
4.3.3 算例分析 | 第60-61页 |
4.4 模型对比分析 | 第61-62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62-63页 |
第5章 铁路企业应用收益管理的障碍与建议 | 第63-66页 |
5.1 收益管理在铁路行业的应用障碍 | 第63-64页 |
5.2 铁路企业应用收益管理的建议 | 第64-65页 |
5.2.1 强化收益管理的要素认知和推广 | 第64页 |
5.2.2 明确票价体系的建立主体 | 第64-65页 |
5.2.3 规范动态制定票价的决策流程 | 第65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65-66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66-68页 |
致谢 | 第68-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1页 |
附录一 | 第71-73页 |
附录二 | 第73-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