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4-11页 |
摘要 | 第11-13页 |
1. 文献综述 | 第13-25页 |
1.1 转录组学研究进展 | 第13-18页 |
1.1.1 转录组学研究技术介绍 | 第13-14页 |
1.1.1.1 基因表达谱芯片 | 第13页 |
1.1.1.2 新一代测序技术 | 第13-14页 |
1.1.2 转录组学研究的应用 | 第14-15页 |
1.1.3 转录组数据分析内容 | 第15-18页 |
1.1.3.1 基因功能分类分析 | 第15页 |
1.1.3.2 新基因的功能研究 | 第15-16页 |
1.1.3.3 新基因的注释 | 第16-17页 |
1.1.3.4 可变剪切体分析 | 第17-18页 |
1.2 鸡脂质代谢调控机制 | 第18-20页 |
1.2.1 脂蛋白的合成与转运 | 第18-19页 |
1.2.2 脂蛋白的转运机制 | 第19-20页 |
1.3 雌激素及雌激素受体的研究进展 | 第20-25页 |
1.3.1 雌激素简介 | 第20-21页 |
1.3.2 雌激素受体 | 第21-22页 |
1.3.2.1 经典的雌激素受体 | 第21-22页 |
1.3.2.2 新型的雌激素膜受体 | 第22页 |
1.3.3 雌激素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途径 | 第22-24页 |
1.3.3.1 依赖配体的经典途径 | 第22-23页 |
1.3.3.2 不依赖配体的途径 | 第23页 |
1.3.3.3 不依赖型ERE转录途径 | 第23页 |
1.3.3.4 非基因组转导途径 | 第23-24页 |
1.3.4 雌激素与鸡肝脏脂质代谢的关系 | 第24-25页 |
2. 引言 | 第25-26页 |
3. 鸡NADB-LER基因家族的筛选、克隆及生物信息学分析 | 第26-47页 |
3.1 试验材料和方法 | 第26-33页 |
3.1.1 试验动物及样品采集 | 第26页 |
3.1.2 试验仪器 | 第26页 |
3.1.3 主要试剂及溶液配制 | 第26-27页 |
3.1.4 血液生化指标测定 | 第27页 |
3.1.5 引物设计与合成 | 第27-29页 |
3.1.5.1 克隆引物设计 | 第27-28页 |
3.1.5.2 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引物设计 | 第28-29页 |
3.1.6 总RNA的提取 | 第29页 |
3.1.7 总RNA质量检测 | 第29页 |
3.1.8 构建cDNA文库和转录组测序 | 第29页 |
3.1.9 对测序结果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 | 第29-30页 |
3.1.10 反转录 | 第30-31页 |
3.1.11 cDNA质量检测 | 第31页 |
3.1.12 qPCR反应 | 第31-32页 |
3.1.12.1 反应体系 | 第31-32页 |
3.1.12.2 反应条件 | 第32页 |
3.1.13 数据分析 | 第32页 |
3.1.14 构建cDNA混池 | 第32页 |
3.1.15 目的基因PCR扩增 | 第32页 |
3.1.16 PCR产物纯化回收 | 第32-33页 |
3.1.17 PCR产物的测序及拼接 | 第33页 |
3.1.18 生物信息学分析 | 第33页 |
3.1.19 进化树构建 | 第33页 |
3.2 结果与分析 | 第33-45页 |
3.2.1 产蛋前期与产蛋高峰期卢氏鸡血清指标检测结果 | 第33-34页 |
3.2.2 RNA和cDNA质量检测 | 第34页 |
3.2.3 鸡NADB-LER1-5 基因的筛选 | 第34-35页 |
3.2.4 鸡NADB-LER1-5 基因克隆引物质量的检测 | 第35页 |
3.2.5 鸡NADB-LER1-5 基因的qPCR引物质量检测 | 第35-36页 |
3.2.5.1 凝胶电泳检测 | 第35-36页 |
3.2.5.2 qPCR溶解曲线检测 | 第36页 |
3.2.6 转录组数据的验证 | 第36-37页 |
3.2.7 鸡NADB-LER1-5 基因CDS序列克隆及分析 | 第37-40页 |
3.2.8 鸡NADB-LER1-5 基因氨基酸序列保守结构域分析 | 第40-42页 |
3.2.9 鸡NADB-LER1-5 基因亚细胞定位、信号肽及跨膜结构域等的分析 | 第42页 |
3.2.10 鸡NADB-LER1-5 基因磷酸化位点分析 | 第42-43页 |
3.2.11 鸡NADB-LER1-5 基因进化树分析 | 第43-45页 |
3.3 讨论 | 第45-46页 |
3.4 小结 | 第46-47页 |
4. 鸡NADB-LER基因家族的时空表达谱分析 | 第47-53页 |
4.1 试验材料和方法 | 第47-48页 |
4.1.1 试验样品 | 第47页 |
4.1.2 试验仪器 | 第47页 |
4.1.3 主要试剂及溶液配制 | 第47页 |
4.1.4 总RNA提取 | 第47页 |
4.1.5 反转录及cDNA质量检测 | 第47页 |
4.1.6 制备cDNA混池 | 第47页 |
4.1.7 qPCR引物设计 | 第47页 |
4.1.8 qPCR反应 | 第47页 |
4.1.9 数据分析 | 第47-48页 |
4.2 结果分析 | 第48-51页 |
4.2.1 RNA和cDNA质量检测 | 第48页 |
4.2.2 qPCR引物质量检测 | 第48页 |
4.2.3 鸡NADB-LER1-5 基因在不同组织的表达规律 | 第48-50页 |
4.2.4 鸡NADB-LER1-5 基因在肝脏组织的时序表达规律 | 第50-51页 |
4.3 讨论 | 第51-52页 |
4.4 小结 | 第52-53页 |
5. 鸡NADB-LER基因家族的表达调控研究 | 第53-65页 |
5.1 试验材料和方法 | 第53-56页 |
5.1.1 试验动物 | 第53页 |
5.1.2 试验仪器 | 第53页 |
5.1.3 试验主要试剂及配制 | 第53-54页 |
5.1.4 血清的制备 | 第54页 |
5.1.5 鸡胚肝脏原代细胞的分离及培养 | 第54-55页 |
5.1.6 雌激素处理鸡胚肝原代细胞试验设计 | 第55页 |
5.1.7 油红O脂肪染色 | 第55页 |
5.1.8 总RNA的提取 | 第55页 |
5.1.8.1 组织总RNA的提取 | 第55页 |
5.1.8.2 细胞总RNA的提取 | 第55页 |
5.1.9 总RNA的检测 | 第55-56页 |
5.1.10 反转录及cDNA质量检测 | 第56页 |
5.1.11 qPCR反应 | 第56页 |
5.1.12 数据处理 | 第56页 |
5.2 结果分析 | 第56-64页 |
5.2.1 总RNA检测 | 第56页 |
5.2.2 雌激素处理鸡胚肝脏原代细胞 | 第56-59页 |
5.2.2.1 鸡胚肝原代细胞形态观察 | 第56-57页 |
5.2.2.2 雌激素处理对鸡胚肝原代细胞中ApoB和ApoVLDLII基因表达的影响 | 第57-58页 |
5.2.2.3 雌激素处理对鸡胚肝原代细胞中NADB-LER1-5 基因表达的影响 | 第58-59页 |
5.2.3 雌激素处理个体试验 | 第59-64页 |
5.2.3.1 雌激素处理对血清指标的影响 | 第59页 |
5.2.3.2 雌激素处理对鸡肝脏内ApoB和ApoVLDLII基因表达的影响 | 第59-60页 |
5.2.3.3 雌激素处理对鸡肝脏内NADB-LER1-5 基因表达的影响 | 第60-62页 |
5.2.3.4 雌激素处理对鸡肾脏内ApoB和ApoVLDLII基因表达的影响 | 第62页 |
5.2.3.5 雌激素处理对鸡肾脏内NADB-LER1-5 基因表达的影响 | 第62-64页 |
5.3 讨论 | 第64页 |
5.4 小结 | 第64-65页 |
6. 雌激素调控鸡NADB-LER基因家族的表达机制研究 | 第65-68页 |
6.1 试验材料和方法 | 第65页 |
6.1.1 试验动物 | 第65页 |
6.1.2 试验仪器 | 第65页 |
6.1.3 主要试剂及溶液配制 | 第65页 |
6.1.4 鸡胚肝脏原代细胞的分离培养 | 第65页 |
6.1.5 不同拮抗剂处理鸡胚肝脏原代细胞试验设计 | 第65页 |
6.1.6 细胞总RNA的提取 | 第65页 |
6.1.7 反转录及cDNA质量检测 | 第65页 |
6.1.8 qPCR反应 | 第65页 |
6.1.9 数据处理 | 第65页 |
6.2 试验结果 | 第65-67页 |
6.2.1 不同拮抗剂处理对鸡NADB-LER1-5 基因表达的影响 | 第65-67页 |
6.3 讨论 | 第67页 |
6.4 小结 | 第67-68页 |
7. 全文总结 | 第68-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7页 |
ABSTRACT | 第77-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