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英文缩略表 | 第12-13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3-22页 |
1.1 植物光合作用的类型及碳同化途径 | 第13-15页 |
1.1.1 C3光合途径 | 第13页 |
1.1.2 C4光合途径 | 第13-14页 |
1.1.3 CAM途径 | 第14页 |
1.1.4 C2光合途径 | 第14-15页 |
1.2 植物光合作用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 第15页 |
1.3 C4光合作用的进化 | 第15-18页 |
1.3.1 C4光合作用进化的条件 | 第16页 |
1.3.2 光合作用的进化过程 | 第16-18页 |
1.4 油菜光合作用研究进展 | 第18页 |
1.5 MORICANDIA SUFFRUTICOSA的特性及其应用前景 | 第18-19页 |
1.6 光合作用的转录组比较研究进展 | 第19-20页 |
1.6.1 C3和C4叶片之间的转录组比较 | 第19-20页 |
1.6.2 C4植物叶肉细胞和维管束鞘细胞之间的转录组比较 | 第20页 |
1.7 本研究的内容和意义 | 第20-22页 |
第二章 油菜与MS叶片和角果之间光合特性相关比较 | 第22-32页 |
2.1 引言 | 第22页 |
2.2 材料和方法 | 第22-25页 |
2.2.1 试验材料的种植和生长 | 第22页 |
2.2.2 解剖结构的观察 | 第22-24页 |
2.2.3 光合生理参数的测定 | 第24页 |
2.2.4 光合相关酶活的测定 | 第24-25页 |
2.2.5 数据整理与统计分析 | 第25页 |
2.3 结果与分析 | 第25-30页 |
2.3.1 油菜与MS叶片和角果解剖结构的比较 | 第25-28页 |
2.3.2 油菜与MS光合生理的比较 | 第28-29页 |
2.3.3 油菜与MS光合相关酶活的比较 | 第29-30页 |
2.4 结论与讨论 | 第30-32页 |
第三章 高温、干旱胁迫处理后油菜与MS叶片的光合特性比较 | 第32-46页 |
3.1 引言 | 第32页 |
3.2 材料和方法 | 第32-34页 |
3.2.1 试验材料的种植和生长 | 第32页 |
3.2.2 干旱、高温胁迫处理条件 | 第32页 |
3.2.3 解剖结构的观察 | 第32-34页 |
3.2.4 光合和叶绿素荧光参数的测定 | 第34页 |
3.2.5 光合相关酶活的测定 | 第34页 |
3.2.6 数据整理与统计分析 | 第34页 |
3.3 结果与分析 | 第34-44页 |
3.3.1 油菜与MS胁迫前后叶片解剖结构的比较 | 第34-37页 |
3.3.2 干旱、高温胁迫后的光合参数变化 | 第37-39页 |
3.3.3 干旱、高温胁迫后的叶绿素荧光参数变化 | 第39-41页 |
3.3.4 干旱、高温胁迫后的光合相关酶活变化 | 第41-43页 |
3.3.5 干旱、高温胁迫前后油菜和MS生长状况的变化 | 第43-44页 |
3.4 结论与讨论 | 第44-46页 |
第四章 油菜与MS高温、干旱胁迫前后的转录组比较分析 | 第46-52页 |
4.1 引言 | 第46页 |
4.2 材料和方法 | 第46-48页 |
4.2.1 试验材料的种植和生长 | 第46页 |
4.2.2 干旱、高温胁迫处理条件 | 第46页 |
4.2.3 取样和RNA抽提 | 第46-47页 |
4.2.4 叶片转录组测序、组装及数据分析 | 第47-48页 |
4.3 结果与分析 | 第48-51页 |
4.3.1 MS和油菜比较转录组分析与基因差异表达分析 | 第48-49页 |
4.3.2 差异表达基因的主要富集途径 | 第49页 |
4.3.3 MS和油菜一些重要差异基因的初步筛选 | 第49-51页 |
4.4 结论与讨论 | 第51-52页 |
第五章 全文结论及展望 | 第52-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61页 |
致谢 | 第61-62页 |
作者简历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