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23页 |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 | 第11-18页 |
1.1.1 电力市场的发展 | 第11-13页 |
1.1.2 国内外风电发展概况 | 第13-17页 |
1.1.3 风电消纳面临的问题 | 第17-18页 |
1.2 风电的成本计算及分段交易的研究现状 | 第18-20页 |
1.2.1 风电成本计算与合作效益的研究现状 | 第18-19页 |
1.2.2 风电分段交易的研究现状 | 第19-20页 |
1.2.3 课题组前期工作 | 第20页 |
1.3 本文主要工作及内容安排 | 第20-23页 |
第2章 基于多风电场波动成本的合作效益研究 | 第23-39页 |
2.1 单风电场波动成本及分段方式 | 第23-25页 |
2.1.1 风电波动成本计算 | 第23-24页 |
2.1.2 风电分段方式 | 第24-25页 |
2.2 多风电场的波动成本计算方法 | 第25-27页 |
2.2.1 多风电场景下系统波动成本的计算方法 | 第25页 |
2.2.2 多风电场景下单个风电场波动成本 | 第25-27页 |
2.3 计算波动成本的经济调度优化模型 | 第27-29页 |
2.3.1 目标函数 | 第27页 |
2.3.2 约束条件 | 第27-28页 |
2.3.3 求解算法 | 第28-29页 |
2.4 风电场合作效益探究 | 第29-31页 |
2.4.1 多风电场空间互补 | 第29-31页 |
2.4.2 波动平滑效应 | 第31页 |
2.5 风电合作剩余价值的分摊策略 | 第31-33页 |
2.5.1 传统EANS分摊策略简介 | 第32页 |
2.5.2 合作博弈的Shapley值法简介 | 第32-33页 |
2.5.3 基于Shapley值法的分摊策略 | 第33页 |
2.6 算例仿真 | 第33-37页 |
2.6.1 多风电场波动成本计算方法比较 | 第34-35页 |
2.6.2 传统分摊策略与Shapley值分摊策略比较 | 第35-37页 |
2.7 本章小结 | 第37-39页 |
第3章 单边分段竞价的风电交易机制研究 | 第39-59页 |
3.1 电能的市场交易 | 第39-41页 |
3.1.1 分时交易与分段交易的区别 | 第39-40页 |
3.1.2 电力市场评价指标 | 第40-41页 |
3.2 分段竞价市场的交易方式 | 第41-51页 |
3.2.1 单边竞价市场 | 第41页 |
3.2.2 负荷分段竞拍的方式 | 第41-42页 |
3.2.3 发电商申报过程 | 第42-43页 |
3.2.4 分段竞价市场的出清规则 | 第43-44页 |
3.2.5 风电参与单边竞价的策略 | 第44-49页 |
3.2.6 报价策略 | 第49-51页 |
3.2.7 风电商事后偿还机制 | 第51页 |
3.3 单边分段竞价的市场结构 | 第51-53页 |
3.3.1 日前市场结构 | 第51-52页 |
3.3.2 市场约束条件 | 第52-53页 |
3.4 算例仿真 | 第53-57页 |
3.4.2 风火联合竞价效益 | 第54-57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57-59页 |
第4章 风电双边交易机制 | 第59-71页 |
4.1 双边协商交易 | 第59-61页 |
4.1.1 双边协商交易流程 | 第59-60页 |
4.1.2 双边协商定价 | 第60-61页 |
4.2 需求侧响应 | 第61-64页 |
4.2.1 需求侧响应概念 | 第61-63页 |
4.2.2 需求响应策略 | 第63-64页 |
4.3 算例分析 | 第64-69页 |
4.3.1 火电商单独协商 | 第65-67页 |
4.3.2 风火联合协商 | 第67-68页 |
4.3.3 负荷电量增减策略 | 第68-69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69-71页 |
第5章 总结与展望 | 第71-73页 |
5.1 工作总结 | 第71-72页 |
5.2 进一步展望 | 第72-73页 |
参考文献 | 第73-77页 |
附录A 经济调度模型分段线性化 | 第77-81页 |
附录B IEEE-30节点系统数据 | 第81-83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 | 第83-85页 |
致谢 | 第8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