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现行《国家赔偿法》所面临的困境和出路
中文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一、引言 | 第9-10页 |
二、国家赔偿制度概述 | 第10-16页 |
(一) 西方国家赔偿制度的历史沿革 | 第10-11页 |
(二) 我国国家赔偿制度的历史发展 | 第11-13页 |
(三) 国家赔偿制度的立法依据 | 第13-14页 |
(四) 《国家赔偿法》的性质 | 第14页 |
(五) 《国家赔偿法》的特点 | 第14-16页 |
三、《国家赔偿法》当前所面临的困境 | 第16-26页 |
(一) 单一的违法归责原则 | 第16-17页 |
(二) 过窄的国家赔偿范围 | 第17-20页 |
(三) 较低的赔偿标准 | 第20-21页 |
(四) 不合理的赔偿程序 | 第21-22页 |
(五) 难以举证的赔偿请求 | 第22-23页 |
(六) 缺乏操作性的追偿程序 | 第23-24页 |
(七) 难以执行的赔偿决定 | 第24-26页 |
四、我国国家赔偿制度的完善建议 | 第26-42页 |
(一) 确立多元化的归责原则 | 第26-27页 |
(二) 拓展国家赔偿的范围 | 第27-33页 |
(三) 适度提高国家赔偿的标准 | 第33-35页 |
(四) 赔偿程序的重新设计 | 第35-38页 |
(五) 举证责任的合理分担 | 第38页 |
(六) 追偿制度的变革 | 第38-40页 |
(七) 解决赔偿决定“执行难”的措施 | 第40-42页 |
五、结语 | 第42-43页 |
参考文献 | 第43-45页 |
致谢 | 第45-46页 |
个人简历、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研究成果 | 第46-47页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第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