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世界各国经济概况、经济史、经济地理论文--中国经济论文--地方经济论文

西部地区三次产业协同带动的制度建设

摘要第1-9页
Abstract第9-15页
1. 绪论第15-23页
   ·问题的提出和研究目的第15-18页
     ·问题的提出第15-17页
     ·研究目的第17-18页
   ·研究方法第18-19页
   ·结构体系与创新点第19-23页
     ·技术路线第19页
     ·论文结构第19-21页
     ·论文创新点第21-23页
2. 理论及文献综述第23-39页
   ·理论体系第23-31页
     ·产业结构演进规律及模式第23-26页
     ·产业区域布局理论第26-27页
     ·新制度经济学和政府规制第27-31页
   ·近期相关研究综述第31-39页
     ·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第31-33页
     ·西部地区产业结构调整第33-36页
     ·西部地区产业发展制度建设第36-39页
3. 三次产业协同带动的解析第39-53页
   ·背景及原因分析第39-40页
   ·涵义剖析第40-42页
   ·现实及理论意义研究第42-48页
     ·经济科学发展途径的探寻第42-44页
     ·产业结构演进路径的选择第44-46页
     ·同传统理论的比较第46-48页
   ·测度及评价的设定第48-53页
     ·量化模型第48-52页
     ·衡量标准第52-53页
4. 西部地区三次产业协同带动个性的探究第53-99页
   ·三次产业现状及其与协同带动的差距分析第53-67页
     ·三次产业及其内部结构问题第53-62页
     ·区域间三次产业的趋同现象第62-64页
     ·多重作用下的产业二元化第64-66页
     ·产业发展方式及效率问题第66-67页
   ·特殊针对性的考察第67-71页
   ·现实约束因素的分解第71-91页
     ·经济发展阶段第71-81页
     ·资源禀赋第81-88页
     ·国内外经济环境第88-90页
     ·临边区域环境第90-91页
   ·个性化框架的设想第91-99页
     ·框架的主体内容第91-94页
     ·整体布局对框架的影响分析第94-95页
     ·现实约束对框架的修正分析第95-96页
     ·其他要点对框架的扩展分析第96-99页
5. 就西部地区三次产业协同带动制度建设效能的分析第99-114页
   ·制度的经济和产业效能分析第99-101页
   ·制度产业效能的实证考察第101-105页
     ·分期考察的情况第101-104页
     ·考察的结论第104-105页
   ·制度效能非充分的探究第105-114页
     ·国内区域间制度非均衡问题第105-107页
     ·地区整体制度欠完备问题第107-112页
     ·地区内部制度分布不均问题第112-114页
6. 对西部地区三次产业协同带动制度建设的思考第114-134页
   ·效能分解的理论模型及其说明第114-115页
   ·加大总量供给及其针对性的探讨第115-126页
     ·制度供给第115-116页
     ·政策扶持第116-126页
   ·提高制度效率的机理及其比较第126页
   ·实施环境的构成及其健全途径的分析第126-131页
     ·市场经济体系第126-127页
     ·政府调控第127-129页
     ·认知水平第129-131页
   ·制度变迁的更高层次及推动演进的研究第131-134页
     ·变迁路径第131-133页
     ·变迁方式第133-134页
7. 结语第134-137页
   ·本文主要结论第134-135页
   ·未来研究展望第135-137页
参考文献第137-148页
附录第148-158页
致谢第158-160页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第160页

论文共16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反垄断:西方社会的演进与中国的实践
下一篇:三次产业协同带动研究--以西部地区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