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财政、金融论文--金融、银行论文--中国金融、银行论文--金融组织、银行论文--商业银行(专业银行)论文

中国商业银行大额风险暴露的测度与监管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6页
1 绪论第9-12页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9-10页
        1.1.1 研究背景第9页
        1.1.2 研究意义第9-10页
    1.2 主要内容第10-11页
    1.3 主要贡献第11-12页
2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第12-21页
    2.1 大额风险暴露的定义及相关概念第12-15页
        2.1.1 大额风险暴露的定义第12页
        2.1.2 交易对手方的识别第12-13页
        2.1.3 合格资本的定义第13页
        2.1.4 风险暴露的定义第13-14页
        2.1.5 大额风险暴露的监管门槛与上限第14-15页
    2.2 国外研究现状第15-17页
    2.3 国内研究现状第17-19页
    2.4 对研究现状的评述第19-21页
3 基于大额风险暴露监管新框架的比较与测度研究第21-28页
    3.1 《新框架》的比较研究与评价第21-24页
        3.1.1 《新框架》与资本充足率监管的关系第23页
        3.1.2 《新框架》风险暴露测量方法第23页
        3.1.3 《新框架》注重缓解关联度第23-24页
    3.2 我国银行业大额风险暴露测度与监管实践第24-27页
        3.2.1 我国的集中度监管实践第24-25页
        3.2.2 《新框架》的实施影响第25-27页
    3.3 本章小结第27-28页
4 大额风险暴露的实证研究第28-37页
    4.1 估计方法第28页
    4.2 特征变量选择第28-29页
        4.2.1 盈利能力第28-29页
        4.2.2 风险计量第29页
        4.2.3 控制变量第29页
    4.3 模型设定第29-30页
        4.3.1 银行收益与风险暴露离散度的关系第29页
        4.3.2 风险暴露离散度对银行风险的影响第29-30页
    4.4 数据来源第30页
    4.5 实证分析第30-37页
        4.5.1 描述性统计第30-33页
        4.5.2 实证结果第33-35页
        4.5.3 结果分析第35页
        4.5.4 本章小结第35-37页
5 大额风险暴露中的特殊风险暴露处理:透视法第37-42页
    5.1 透视法的定义第37-38页
    5.2 用透视法处理特殊风险暴露第38-40页
    5.3 透视法的其他运用第40-41页
    5.4 对透视法适用性的评价第41页
    5.5 本章小结第41-42页
6 对我国商业银行大额风险暴露监管与测度的政策建议第42-46页
    6.1 监管机构层面第42-43页
        6.1.1 完善大额风险暴露预警监测体系第42页
        6.1.2 充分发挥监管机构窗口指导作用第42-43页
        6.1.3 强化金融机构信息披露第43页
        6.1.4 提高资本充足率水平第43页
    6.2 商业银行层面第43-45页
        6.2.1 重塑风险管理文化第43-44页
        6.2.2 科学运用多种风险管理方法第44页
        6.2.3 加快商业银行经营转型第44-45页
    6.3 本章小结第45-46页
7 研究结论第46-48页
致谢第48-49页
参考文献第49-52页
附录第52页
    A.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第52页

论文共5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表面活性剂—超声协同提取莲子心总生物碱工艺研究
下一篇:交通肇事逃逸行为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