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1 引言 | 第8-13页 |
1.1 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 第8-9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8页 |
1.1.2 研究目的 | 第8页 |
1.1.3 研究意义 | 第8-9页 |
1.2 文献综述 | 第9-11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9-10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1.3 研究思路及方法 | 第11-13页 |
1.3.1 研究思路 | 第11-12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2-13页 |
1.4 创新与不足 | 第13页 |
1.4.1 创新之处 | 第13页 |
1.4.2 不足之处 | 第13页 |
2 无形资产成本分摊协议理论分析 | 第13-17页 |
2.1 成本分摊协议的内涵及原则 | 第13-15页 |
2.1.1 成本分摊协议的内涵 | 第13-14页 |
2.1.2 成本分摊协议的原则 | 第14-15页 |
2.2 成本分摊协议的理论基础 | 第15-16页 |
2.2.1 成本分摊协议的经济学理论基础 | 第15页 |
2.2.2 成本分摊协议的管理学理论基础 | 第15-16页 |
2.3 无形资产成本分摊协议的特点 | 第16-17页 |
2.3.1 无形资产的内涵及特点 | 第16-17页 |
2.3.2 无形资产成本分摊协议的特点 | 第17页 |
3 我国无形资产成本分摊协议的政策现状及问题分析 | 第17-25页 |
3.1 无形资产成本分摊协议的避税节点 | 第18-21页 |
3.1.1 一般避税效应分析 | 第18-19页 |
3.1.2 不良税收筹划避税分析 | 第19页 |
3.1.3 平衡支付避税分析 | 第19-21页 |
3.2 BEPS时代我国无形资产成本分摊协议政策现状 | 第21-23页 |
3.2.1 我国无形资产成本分摊协议的发展历程 | 第21页 |
3.2.2 我国无形资产成本分摊协议政策现状 | 第21-23页 |
3.3 BEPS时代我国无形资产成本分摊协议政策的主要问题 | 第23-25页 |
3.3.1 成本分摊协议原则的可操性有待加强 | 第24页 |
3.3.2 预约定价的实施安排有待规范 | 第24-25页 |
3.3.3 成本分摊协议的不良筹划规制有待完善 | 第25页 |
4 无形资产成本分摊协议的国际经验借鉴 | 第25-28页 |
4.1“现金箱”与配比原则的适用 | 第25-26页 |
4.2 预约定价机制实现成本分摊协议 | 第26-27页 |
4.3 同期资料准备管理有害税收筹划 | 第27-28页 |
5 BEPS时代完善我国无形资产成本分摊协议的建议 | 第28-33页 |
5.1 完善制度性规定 | 第28-29页 |
5.1.1 完善可比性分析 | 第28页 |
5.1.2 规范“现金箱”管理 | 第28-29页 |
5.2 完善程序性规定 | 第29-31页 |
5.2.1 完善预约定价安排 | 第29-30页 |
5.2.2 规范同期资料准备 | 第30-31页 |
5.3 完善税收情报交换机制 | 第31-33页 |
5.3.1 提高立法质量 | 第31-32页 |
5.3.2 提高管理效率 | 第32页 |
5.3.3 加快人才培养 | 第32-33页 |
结论 | 第33-34页 |
参考文献 | 第34-36页 |
致谢 | 第36-3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