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金属学与金属工艺论文--焊接、金属切割及金属粘接论文--钎焊论文

Ag基合金钎焊BaCo0.7Fe0.2Nb0.1O3-δ透氧膜连接界面的稳定性研究

摘要第6-8页
ABSTRACT第8-9页
第一章 绪论第13-30页
    1.1 研究背景第13-15页
    1.2 透氧膜与金属支撑体间的高温封接方法第15-24页
        1.2.1 压密封第15-16页
        1.2.2 刚性密封第16-24页
    1.3 空气反应钎焊连接界面的稳定性第24-28页
    1.4 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第28-30页
第二章 实验方法及原理第30-37页
    2.1 实验材料的制备第30-34页
        2.1.1 BCFN透氧膜的制备第30-31页
        2.1.2 合金钎料的制备第31-34页
    2.2 润湿和高温静态处理实验第34-35页
    2.3 试样表征第35-37页
        2.3.1 微观形貌结构及成分分析第35-36页
        2.3.2 物相晶体结构分析第36-37页
第三章 Ag-Cu/BCFN润湿连接界面的稳定性第37-63页
    3.1 空气下Ag-Cu/BCFN的润湿行为第37-38页
    3.2 空气中高温静态处理Ag-Cu/BCFN连接界面的变化规律第38-52页
        3.2.1 Ag(1、1.4、2)Cu/BCFN连接界面第38-40页
        3.2.2 Ag4Cu/BCFN连接界面第40-45页
        3.2.3 Ag6.6Cu/BCFN连接界面第45-46页
        3.2.4 Ag16Cu/BCFN连接界面第46-48页
        3.2.5 空气中高温静态处理Ag-Cu/BCFN连接界面变化规律总结第48-52页
    3.3 Ar中高温静态处理Ag-Cu/BCFN连接界面的变化规律第52-62页
        3.3.1 Ag4Cu/BCFN连接界面第52-56页
        3.3.2 Ag6.6Cu/BCFN连接界面第56-57页
        3.3.3 Ag16Cu/BCFN连接界面第57-59页
        3.3.4 Ar中高温静态处理AgCu/BCFN连接界面变化规律总结第59-62页
    3.4 本章小结第62-63页
第四章 预氧化Ag-CuO/BCFN润湿连接界面的稳定性第63-90页
    4.1 Ar下预氧化Ag-CuO/BCFN的润湿行为第63-64页
    4.2 空气中高温静态处理Ag-CuO/BCFN连接界面的变化规律第64-77页
        4.2.1 Ag4CuO/BCFN连接界面第64-68页
        4.2.2 Ag6.6CuO/BCFN连接界面第68-72页
        4.2.3 Ag16CuO/BCFN连接界面第72-75页
        4.2.4 空气中高温静态处理Ag-CuO/BCFN连接界面变化规律总结第75-77页
    4.3 Ar中高温静态处理Ag-CuO/BCFN连接界面的变化规律第77-88页
        4.3.1 Ag4CuO/BCFN连接界面第77-81页
        4.3.2 Ag6.6CuO/BCFN连接界面第81-83页
        4.3.3 Ag16CuO/BCFN连接界面第83-85页
        4.3.4 Ar中高温静态处理Ag-CuO/BCFN连接界面变化规律总结第85-88页
    4.4 本章小结第88-90页
第五章 钎料与透氧膜封接界面在工作过程中的稳定性第90-99页
    5.1 实验原理及方法第90-92页
    5.2 结果与讨论第92-98页
        5.2.0 实验前的Ag-Cu/BCFN封接界面结构第92-94页
        5.2.1 氧分离器条件下Ag-Cu/BCFN封接界面结构第94-96页
        5.2.2 重整反应器条件下Ag-Cu/BCFN封接界面结构第96-98页
    5.3 本章小结第98-99页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第99-101页
    6.1 结论第99-100页
    6.2 展望第100-101页
参考文献第101-105页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和专利第105-106页
作者硕士期间参加的项目第106-107页
致谢第107页

论文共10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传导与对流加热条件下油页岩孔隙结构演化及原位加热模拟分析
下一篇:ITO粉体制备及其光电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