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机的应用论文--信息处理(信息加工)论文--模式识别与装置论文

基于物联网—太阳能的智能温室系统设计

摘要第6-7页
Abstract第7页
1 绪论第11-17页
    1.1 课题的背景及意义第11-12页
    1.2 课题国内外研究和分析第12-14页
        1.2.1 国外研究现状第12-13页
        1.2.2 国内研究现状和分析第13-14页
    1.3 传统农业温室信息化和现代化大棚发展趋势第14-15页
    1.4 主要研究内容和章节安排第15-17页
        1.4.1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第15-16页
        1.4.2 本文的章节安排第16-17页
2 智能温室整体框架和系统总体方案设计第17-30页
    2.1 系统的总体结构设计第17-18页
        2.1.1 总体模式设计第17-18页
        2.1.2 系统功能设计第18页
    2.2 温室大棚环境参数影响和控制分析第18-22页
        2.2.1 温湿度对植物的影响第19页
        2.2.2 光照对植物的影响第19-20页
        2.2.3 二氧化碳对植物的影响第20页
        2.2.4 系统控制分析第20-22页
    2.3 主控平台的选型第22-25页
        2.3.1 硬件选型第22-24页
        2.3.2 软件方案第24-25页
    2.4 Zig Bee网络拓扑结构设计第25-27页
    2.5 无线传感网络节点第27-29页
        2.5.1 无线通信技术第27-28页
        2.5.2 Zig Bee无线通信节点选型第28-29页
    2.6 混合能源供电系统第29页
    2.7 小结第29-30页
3 系统硬件设计第30-44页
    3.1 环境因子采集节点设计第30-38页
        3.1.1 节点供电电源电路第31-32页
        3.1.2 无线终端电路最小系统第32-33页
        3.1.3 光照采集设计第33页
        3.1.4 温湿度接口电路设计第33-35页
        3.1.5 二氧化碳接口电路设计第35-38页
        3.1.6 OLED显示屏接口电路设计第38页
    3.2 核心控制电路模块设计第38-42页
        3.2.1 LCD显示屏接口电路设计第38-39页
        3.2.2 100M网卡接口电路设计第39-40页
        3.2.3 Zig Bee控制接口设计第40-41页
        3.2.4 ARM和Zig Bee接口电路设计第41-42页
    3.3 LED电路、太阳能供电电路设计第42-43页
    3.4 本章小结第43-44页
4 系统软件设计第44-63页
    4.1 系统软件总体框架第44页
    4.2 嵌入式linux系统的移植第44-50页
        4.2.1 bootloader的移植第45-47页
        4.2.2 linux内核的定制第47-49页
        4.2.3 文件系统的制作第49-50页
    4.3 Zig Bee无线传感器组网第50-51页
    4.4 Zig Bee数据采集和控制程序设计第51-58页
        4.4.1 Zig Bee工程优化设计第52-53页
        4.4.2 Zig Bee数据采集驱动程序设计第53-57页
        4.4.3 Zig Bee控制程序设计第57-58页
    4.5 人机界面设计第58-62页
        4.5.1 WEB服务器的搭建第58-60页
        4.5.2 QT界面设计第60-61页
        4.5.3 sqlite小型数据库移植第61-62页
    4.6 本章小结第62-63页
5 性能测试和总结展望第63-75页
    5.1 模型硬件性能测试第63-64页
        5.1.1 模型搭载第63-64页
        5.1.2 太阳能模块测试第64页
    5.2 模块软件性能测试第64-67页
        5.2.1 温湿度模块的组装测试第64-65页
        5.2.2 光照强度、二氧化碳模块的组装测试第65-66页
        5.2.3 环境因子整体测试第66-67页
        5.2.4 控制部分测试第67页
        5.2.5 串口数据收发第67页
    5.3 CC2530模块数据传输功耗和稳定性测试第67-70页
        5.3.1 瞬间工作状态下数据传输功耗测试第67-69页
        5.3.2 CC2530误码率测试第69页
        5.3.3 CC2530通信距离测试第69-70页
    5.4 整体效果显示第70-74页
    5.5 小结第74-75页
结论第75-76页
参考文献第76-80页
附录第80-85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第85-86页
致谢第86-87页

论文共8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FPGA的说话人身份识别系统设计
下一篇:用于加速度计中的单环四阶∑△调制器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