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页 |
绪论 | 第10-16页 |
第一节 选题的依据和意义 | 第10-11页 |
一、选题依据 | 第10页 |
二、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5页 |
一、国内研究现状 | 第11-14页 |
二、国外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第三节 研究思路及方法 | 第15页 |
第四节 本文的创新点 | 第15-16页 |
第一章 新形势下高校辅导员职业化理念的提出 | 第16-21页 |
第一节 我国高校辅导员职业化的综述 | 第16-17页 |
一、职业的内涵 | 第16页 |
二、职业化的内涵 | 第16页 |
三、高校辅导员职业化的科学含义 | 第16-17页 |
第二节 新时期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职业化的必要性 | 第17-18页 |
一、高校辅导员职业化是适应新形势下高校学生工作发展的必然选择 | 第17页 |
二、高校辅导员职业化是新形势下顺利开展思想教育工作的内在要求 | 第17-18页 |
三、高校辅导员职业化是高校辅导员自身发展的需要 | 第18页 |
第三节 高校辅导员职业化建设的客观条件依据 | 第18-20页 |
一、高校辅导员职业化建设的政策依据 | 第18-19页 |
二、高校辅导员职业化建设的客观现实依据 | 第19-20页 |
第四节 高校辅导员职业化的意义 | 第20-21页 |
一、高校辅导员职业化是保证人才培养质量的客观需要 | 第20页 |
二、高校辅导员职业化是适应当前新形势下和谐校园的需要 | 第20页 |
三、高校辅导员职业化是新形势下高校持续发展的需要 | 第20-21页 |
第二章 我国高校辅导员制度的发展历史 | 第21-26页 |
第一节 我国高校辅导员制度的孕育产生阶段 | 第21-22页 |
一、早期军队中政治指导员制度[8] | 第21页 |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后的高校政治辅导员制度 | 第21-22页 |
三、高校辅导员制度孕育阶段的评价 | 第22页 |
第二节 我国高校辅导员制度的正式确立阶段 | 第22-24页 |
一、我国高校政治辅导员制度的提出 | 第22-23页 |
二、我国高校学生政治辅导员制度的正式提出 | 第23页 |
三、我国高校政治辅导员制度的正式确立 | 第23页 |
四、我国高校辅导员制度正式确立阶段评价 | 第23-24页 |
第三节 我国高校辅导员制度的发展完善阶段 | 第24-26页 |
一、高校辅导员制度的恢复和发展 | 第24页 |
二、我国高校辅导员制度的不断完善和发展 | 第24-25页 |
三、高校辅导员制度发展进程中的总体评价 | 第25-26页 |
第三章 新形势下高校辅导员职业化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 第26-33页 |
第一节 我国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26-30页 |
一、高校辅导员职业化建设体制不完善 | 第26-28页 |
二、高校辅导员职业化队伍建设不完善 | 第28-29页 |
三、高校辅导员职业化保障体系不完善 | 第29-30页 |
第二节 高校辅导员职业化问题的原因 | 第30-33页 |
一、国家对高校辅导员职业化建设政策指导力度不够 | 第31页 |
二、社会环境的影响 | 第31-32页 |
三、高校辅导员自身岗位归属感缺失 | 第32-33页 |
第四章 构建新形势下高校辅导员职业化长效机制 | 第33-39页 |
一、建立高校辅导员职业化工作机制 | 第33-34页 |
二、建立高校辅导员职业化教育培训机制 | 第34-35页 |
三、建立高校辅导员职业化保障机制 | 第35-36页 |
四、建立高校辅导员职业化考评机制 | 第36-38页 |
五、建立高校辅导员职业化长效机制 | 第38-39页 |
结论 | 第39-40页 |
致谢 | 第40-42页 |
注释 | 第42-43页 |
参考文献 | 第43-46页 |
附件 | 第46-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