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刑法论文

被害人身份之刑事立法价值初探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0页
引言第10-12页
第一章 被害人身份的界定与分类第12-17页
 一、概念界定第12-14页
 二、被害人身份的构成因素第14-15页
 三、被害人身份的分类第15-17页
  (一) 先天型被害人身份和后天型被害人身份第16页
  (二) 血缘型被害人身份和权力型被害人身份第16页
  (三) 单一的被害人身份和可附加的被害人身份第16-17页
第二章 被害人身份之刑事立法价值概说第17-24页
 一、中国古代立法中的被害人身份观——以《唐律疏议》为例第17-19页
  (一) 对亲属间被害人身份的考虑第17-18页
  (二) 对《唐律》中的被害人身份观之评析第18-19页
 二、在刑事立法中考虑被害人身份因素的必要性第19-24页
  (一) 从历史的维度思考第19-21页
  (二) 从现实的维度思考第21页
  (三) 从立法技术的维度思考第21-24页
第三章 被害人身份对罪之设定的价值第24-36页
 一、我国刑法中规定的有关被害人身份的主要犯罪第24-25页
 二、被害人身份对罪之设定的价值第25-26页
 三、对涉及被害人身份的部分犯罪构成要件的漏洞分析与修改建议第26-36页
  (一) 强奸罪第26-29页
  (二) 强制猥亵、侮辱妇女罪第29页
  (三) 遗弃罪第29-30页
  (四) 组织残疾人、儿童乞讨罪第30页
  (五) 在盗窃罪中增加“亲属相盗”的内容第30-35页
  (六) 侮辱、诽谤罪中引起公诉的情节第35-36页
第四章 被害人身份对刑之设定的价值第36-43页
 一、我国刑法中被害人身份对法定刑的影响第36-37页
 二、被害人身份对刑之设定的价值第37-39页
  (一) 被害人身份能够指导法定刑的补充性变更第38页
  (二) 被害人身份能够指导法定刑的缩减性变更第38页
  (三) 被害人身份能够指导法定刑的优化性变更第38-39页
 三、对涉及被害人身份的部分罪名的法定刑设置漏洞的分析与修改建议第39-43页
  (一) 强奸罪第39-41页
  (二) 强制猥亵、侮辱妇女罪第41页
  (三) 盗窃罪第41-43页
结论第43-45页
参考文献第45-46页

论文共4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徇私枉法罪认定问题研究
下一篇:试论危险驾驶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