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主要符号对照表 | 第11-12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26页 |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2-16页 |
1.1.1 课题背景 | 第12-14页 |
1.1.2 服务承载网 | 第14-15页 |
1.1.3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5-16页 |
1.2 相关研究工作 | 第16-22页 |
1.2.1 网络虚拟化 | 第16-18页 |
1.2.2 虚拟网映射 | 第18-19页 |
1.2.3 虚拟网可生存性研究 | 第19-22页 |
1.2.4 现状总结 | 第22页 |
1.3 问题提出 | 第22-23页 |
1.3.1 多样化的可生存性需求 | 第22页 |
1.3.2 高效率的故障恢复 | 第22-23页 |
1.4 主要内容 | 第23-25页 |
1.5 论文组织结构 | 第25-26页 |
第二章 基于节点可靠性的服务承载网结构 | 第26-36页 |
2.1 引言 | 第26-27页 |
2.2 结构参数介绍 | 第27-28页 |
2.3 节点可靠性计算 | 第28-31页 |
2.4 服务承载网结构设计 | 第31-32页 |
2.5 仿真实验 | 第32-34页 |
2.5.1 实验设置 | 第32-33页 |
2.5.2 结果分析 | 第33-34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34-36页 |
第三章 基于和声搜索的服务承载网映射算法 | 第36-46页 |
3.1 引言 | 第36页 |
3.2 服务承载网映射优化模型 | 第36-37页 |
3.3 服务承载网映射算法描述 | 第37-42页 |
3.4 仿真实验 | 第42-45页 |
3.4.1 性能参数 | 第42-43页 |
3.4.2 实验设置 | 第43页 |
3.4.3 结果分析 | 第43-45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5-46页 |
第四章 基于等效资源的服务承载网故障恢复及重构算法 | 第46-56页 |
4.1 引言 | 第46-47页 |
4.2 问题描述 | 第47-48页 |
4.2.1 服务承载网故障模型 | 第47-48页 |
4.2.2 故障恢复算法评价指标 | 第48页 |
4.3 算法描述 | 第48-52页 |
4.3.1 故障恢复算法 | 第48-51页 |
4.3.2 重构调整算法 | 第51-52页 |
4.4 仿真实验 | 第52-54页 |
4.4.1 实验设置 | 第52-53页 |
4.4.2 结果分析 | 第53-54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54-56页 |
第五章 结束语 | 第56-58页 |
5.1 本文主要工作及结论 | 第56页 |
5.2 研究展望 | 第56-58页 |
致谢 | 第58-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6页 |
作者简历 | 第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