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第1章 概述 | 第11-22页 |
1.1 研究意义 | 第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21页 |
1.2.1 异形叶性的概念及异形叶植物 | 第11-12页 |
1.2.2 胡杨的异形叶性及其研究进展 | 第12-15页 |
1.2.3 植物叶形态建成及其分子调控 | 第15-19页 |
1.2.4 植物激素与植物叶片 | 第19-20页 |
1.2.5 表达谱分析在植物中的应用 | 第20-21页 |
1.3 研究内容 | 第21-22页 |
第2章 胡杨叶形态变化的时空特性 | 第22-30页 |
2.1 采样地概况 | 第22页 |
2.2 样株确定及样品采集 | 第22-24页 |
2.2.1 样株的确定 | 第22-23页 |
2.2.2 样品采集处理 | 第23-24页 |
2.2.3 叶形态指标测定 | 第24页 |
2.2.4 数据处理 | 第24页 |
2.3 结果与分析 | 第24-28页 |
2.3.1 胡杨叶片长与宽及叶形指数(长/宽)变化的时空特征 | 第24-25页 |
2.3.2 胡杨叶面积变化的时空特征 | 第25-26页 |
2.3.3 胡杨叶柄长变化的时空特征 | 第26页 |
2.3.4 胡杨叶片叶缘锯齿数变化的时空特征 | 第26-27页 |
2.3.5 胡杨叶基角度变化的时空特征 | 第27页 |
2.3.6 胡杨叶形态指标与胸径的相关性分析 | 第27-28页 |
2.4 讨论 | 第28-29页 |
2.5 小结 | 第29-30页 |
第3章 胡杨叶片内源激素含量变化的时空特征 | 第30-35页 |
3.1 采样地概况 | 第30页 |
3.2 样株确定及样品采集 | 第30-31页 |
3.2.1 样株的确定及采样方案 | 第30页 |
3.2.2 叶片内源激素含量测定 | 第30页 |
3.2.3 数据处理 | 第30-31页 |
3.3 结果与分析 | 第31-33页 |
3.3.1 胡杨叶片内源激素含量变化的时空特征 | 第31-32页 |
3.3.2 叶片内源激素含量与叶形态和胸径的相关性分析 | 第32-33页 |
3.4 讨论 | 第33-34页 |
3.5 小结 | 第34-35页 |
第4章 胡杨异形叶表达谱测序及分析 | 第35-59页 |
4.1 采样地概况 | 第35页 |
4.2 样株确定及样品采集 | 第35-39页 |
4.2.1 样株的确定 | 第35页 |
4.2.2 采样方案 | 第35页 |
4.2.3 各发育阶段胡杨叶的形态特征 | 第35-36页 |
4.2.4 表达谱的测序分析 | 第36页 |
4.2.5 表达谱验证 | 第36-39页 |
4.3 结果分析 | 第39-55页 |
4.3.1 送测样品形态特征 | 第39-40页 |
4.3.2 数据评估 | 第40-42页 |
4.3.3 异形叶差异基因比较 | 第42-51页 |
4.3.4 胡杨异形叶叶形相关基因的筛选 | 第51-52页 |
4.3.5 差异表达基因的RT-PCR验证 | 第52-55页 |
4.4 讨论 | 第55-58页 |
4.4.1 送测样品信息 | 第55页 |
4.4.2 表达谱差异基因分析 | 第55-58页 |
4.5 小结 | 第58-59页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9-61页 |
5.1 主要结论 | 第59-60页 |
5.1.1 胡杨异形叶性的时空特性 | 第59页 |
5.1.2 胡杨异形叶内源激素含量分布特征 | 第59页 |
5.1.3 胡杨异形叶表达谱分析 | 第59-60页 |
5.2 展望 | 第60-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74页 |
致谢 | 第74-75页 |
作者简历 | 第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