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6-7页 |
摘要 | 第7-8页 |
Abstract | 第8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11-17页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1-15页 |
1.1.1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1.1.2 高中英语语法学习现状调查 | 第12-15页 |
1.2 研究内容和方法 | 第15-16页 |
1.2.1 研究内容 | 第15页 |
1.2.2 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1.3 论文结构 | 第16-17页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第17-21页 |
2.1 语法和语法教学 | 第17-18页 |
2.1.1 语法的定义 | 第17-18页 |
2.1.2 语法教学的发展与研究 | 第18页 |
2.2 情境教学法 | 第18-21页 |
2.2.1 情境教学法的定义 | 第18-19页 |
2.2.2 情境教学法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9-21页 |
第三章 理论依据 | 第21-25页 |
3.1 克拉申监察模式 | 第21-22页 |
3.2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第22-23页 |
3.3 情境认知理论 | 第23-25页 |
第四章 语法教学情境的设计 | 第25-35页 |
4.1 情境创设原则 | 第25-28页 |
4.1.1 真实性原则 | 第25页 |
4.1.2 直观形象性原则 | 第25-26页 |
4.1.3 趣味性原则 | 第26-27页 |
4.1.4 开放性原则 | 第27页 |
4.1.5 多样性原则 | 第27-28页 |
4.2 情境创设方法 | 第28-35页 |
4.2.1 直观情境的创设方法 | 第28-31页 |
4.2.2 问题情境的创设方法 | 第31-33页 |
4.2.3 活动情境的创设方法 | 第33-35页 |
第五章 情境教学法在高中英语语法教学中的实验研究 | 第35-43页 |
5.1 实验内容与方法 | 第35-36页 |
5.1.1 实验目的 | 第35页 |
5.1.2 实验假设 | 第35页 |
5.1.3 实验对象 | 第35页 |
5.1.4 实验工具 | 第35页 |
5.1.5 实验过程 | 第35-36页 |
5.2 情境教学法运用于高中英语语法教学实例 | 第36-40页 |
5.2.1 教学模块一:与现在事实相反的if非真实条件句 | 第36-38页 |
5.2.2 教学模块二:与过去事实相反的if非真实条件句 | 第38-39页 |
5.2.3 教学模块三:与将来事实相反的if非真实条件句 | 第39-40页 |
5.2.4 课后作业 | 第40页 |
5.2.5 整体教学评价与反思 | 第40页 |
5.3 实验结果分析 | 第40-43页 |
5.3.1 实验前测数据分析 | 第40-41页 |
5.3.2 实验后测数据分析 | 第41-43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启示 | 第43-46页 |
6.1 研究结论 | 第43页 |
6.2 研究启示 | 第43-45页 |
6.3 本研究的局限性 | 第45-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49页 |
附录 | 第49-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