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论文的创新性工作 | 第3-4页 |
中文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常用英文缩写词汇 | 第8-13页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及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3-17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3-17页 |
1. 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13-16页 |
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6-17页 |
第二部分 试验研究 | 第17-64页 |
第二章 鸭圆环病毒的分离、鉴定及基因分型 | 第17-30页 |
1 材料 | 第17页 |
1.1 病料、菌种和克隆载体 | 第17页 |
1.2 主要试剂 | 第17页 |
1.3 主要溶液 | 第17页 |
2 方法 | 第17-24页 |
2.1 病毒基因组DNA的提取 | 第17-18页 |
2.1.1 病料的准备 | 第17-18页 |
2.1.2 DNA提取 | 第18页 |
2.2 PCR引物的设计 | 第18-19页 |
2.3 DuCV特异片段的PCR扩增与检测 | 第19页 |
2.3.1 PCR反应条件 | 第19页 |
2.3.2 PCR循环参数 | 第19页 |
2.4 DuCV全基因组的PCR扩增 | 第19页 |
2.4.1 PCR反应条件 | 第19页 |
2.4.2 PCR循环参数 | 第19页 |
2.5 PCR产物的纯化与克隆 | 第19-21页 |
2.5.1 全长片段的回收纯化 | 第19页 |
2.5.2 全长片段与pMD18-T载体连接 | 第19-20页 |
2.5.3 连接产物转化感受态大肠杆菌DH5a | 第20-21页 |
2.5.4 阳性重组质粒的鉴定 | 第21页 |
2.6 DuCV基因组的序列分析 | 第21-22页 |
2.7 用于同源性比较和进化树构建的圆环病毒序列 | 第22-24页 |
3 结果 | 第24-27页 |
3.1 DuCV特异片段的检测结果 | 第24-25页 |
3.2 DuCV的全基因组扩增 | 第25页 |
3.3 鸭圆环病毒与其他不同宿主圆环病毒的亲缘关系 | 第25-26页 |
3.4 鸭圆环病毒的基因分型 | 第26-27页 |
4 讨论 | 第27-30页 |
第三章 鸭圆环病毒的分子遗传进化分析 | 第30-38页 |
1 材料 | 第30页 |
2 方法 | 第30页 |
3 结果 | 第30-36页 |
3.1 鸭圆环病毒的基因重组分析 | 第30-33页 |
3.2 鸭圆环病毒Cap和Rep蛋白氨基酸序列的进化演变 | 第33-35页 |
3.3 自然选择压力 | 第35-36页 |
4 讨论 | 第36-38页 |
第四章 鸭圆环病毒感染性克隆的构建 | 第38-54页 |
1 材料 | 第38页 |
1.1 病毒与动物 | 第38页 |
1.2 载体与菌株 | 第38页 |
1.3 主要试剂 | 第38页 |
2 方法 | 第38-48页 |
2.1 引物设计 | 第38-39页 |
2.2 双拷贝感染性克隆的构建 | 第39-43页 |
2.2.1 双拷贝感染性克隆IC-1、IC-2的克隆 | 第40-41页 |
2.2.2 PCR产物IC-1、IC-2与pUC19载体的连接 | 第41-42页 |
2.2.3 双拷贝感染性克隆的连接 | 第42-43页 |
2.3 遗传标记的引入 | 第43-45页 |
2.3.1 融合PCR | 第44-45页 |
2.3.2 携带遗传标记的双拷贝克隆的构建 | 第45页 |
2.4 感染性克隆的人工转染试验 | 第45-48页 |
2.4.1 转染样品的制备 | 第45-47页 |
2.4.2 转染 | 第47页 |
2.4.3 样品采集与检测 | 第47页 |
2.4.4 遗传标记的鉴定 | 第47-48页 |
3 结果 | 第48-51页 |
3.1 重组质粒pIC-2DuCV的构建与鉴定 | 第48-50页 |
3.1.1 IC-1、IC-2的PCR扩增 | 第48页 |
3.1.2 IC-1、IC-2与pUC19中间质粒的构建 | 第48-49页 |
3.1.3 双拷贝感染性克隆pIC-2DuCV的构建 | 第49-50页 |
3.1.4 携带遗传标记的双拷贝感染性克隆pIC-Mu2DuCV的构建 | 第50页 |
3.2 感染性克隆的人工转染试验结果 | 第50-51页 |
4 讨论 | 第51-54页 |
第五章 鸭圆环病毒拯救毒株的部分生物学特性研究 | 第54-64页 |
1 材料 | 第54页 |
1.1 病毒 | 第54页 |
1.2 试验动物 | 第54页 |
1.3 相关试剂 | 第54页 |
2 方法 | 第54-58页 |
2.1 亲本毒株的准备 | 第54-55页 |
2.2 动物攻毒试验 | 第55页 |
2.3 临床检查 | 第55页 |
2.4 DuCV病毒血症检测 | 第55-57页 |
2.5 血清学检测DuCV Cap蛋白抗体的检测 | 第57页 |
2.6 Real-time qPCR检测DuCV在不同器官中的分布 | 第57-58页 |
3 结果 | 第58-62页 |
3.1 临床观察 | 第58-59页 |
3.2 病毒血症 | 第59-60页 |
3.3 DuCV血清抗体检测 | 第60页 |
3.4 荧光定量检测DuCV在不同器官中的分布与载量 | 第60-62页 |
4 讨论 | 第62-64页 |
结论 | 第64-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72页 |
致谢 | 第72-73页 |
附录 | 第73-80页 |
附录1 常用试剂的配置 | 第73-77页 |
1.1 酚氯仿法抽提DNA的溶液 | 第73页 |
1.2 感受态细胞制备及转化、诱导用溶液 | 第73-74页 |
1.3 质粒大抽试剂 | 第74-77页 |
附录2 试验器材 | 第77-78页 |
附录3 DuCV-GH01(JX499186)全基因组序列 | 第78-80页 |
作者简介以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