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植物保护论文--病虫害及其防治论文--农作物病虫害及其防治论文--烟草病虫害论文

恶臭假单胞菌A3菌株抗TMV的活性小分子物质分离及作用机理研究

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11页
第一章 引言第11-18页
   ·烟草普通花叶病毒(Tobacco mosaic virus, TMV)研究现状第11-12页
     ·TMV 生物学特性第11-12页
     ·TMV 的危害及防治第12页
   ·微生物次级代谢产物的研究意义第12-13页
   ·微生物源抗病毒活性物质的研究进展第13-16页
     ·微生物源抗病毒活性物质的研究概况第13-15页
     ·微生物源抗病毒活性物质类型第15-16页
   ·活性天然产物研究一般程序第16-17页
     ·样品的收集筛选第16页
     ·活性成分的提取第16页
     ·活性成分的分离、纯化第16-17页
     ·活性物质的结构鉴定第17页
   ·本论文的研究目的及意义第17-18页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第18-29页
   ·材料第18-19页
     ·试验材料第18页
     ·药品与试剂第18页
     ·常用培养基第18-19页
     ·主要仪器第19页
   ·方法第19-29页
     ·拮抗菌株的分离筛选第19页
     ·菌株抗TMV 活性的测定第19-20页
     ·活性菌株的鉴定第20-21页
     ·发酵条件研究第21-22页
     ·活性物质的分离纯化第22-24页
     ·抗病毒活性物质机理研究第24-26页
     ·剂型研发第26页
     ·对土壤中TMV 污染的生物修复第26-29页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第29-51页
   ·生防细菌的筛选、分离第29-30页
   ·拮抗菌株的鉴定第30-32页
     ·拮抗菌株的生理生化鉴定结果第30-31页
     ·16S rDNA 序列分析第31-32页
   ·拮抗菌株发酵条件的结果分析第32-40页
     ·不同培养基对拮抗细菌抗病毒活性的影响第32-33页
     ·不同碳源对拮抗细菌抗病毒活性的影响第33-34页
     ·不同氮源对拮抗细菌抗病毒活性的影响第34-35页
     ·不同pH 值对拮抗细菌抗病毒活性的影响第35-36页
     ·不同培养温度对拮抗细菌抗病毒活性的影响第36-37页
     ·不同通气量对拮抗细菌抗病毒活性的影响第37-38页
     ·不同培养时间对拮抗细菌抗病毒活性的影响第38-39页
     ·优化的发酵条件第39-40页
   ·活性物质的分离纯化及结构鉴定第40-42页
     ·萃取过程中抗TMV 活性物质的初步确定第40页
     ·乙酸乙酯萃取物的纯化第40-41页
     ·抗病毒活性物质的结构鉴定第41-42页
   ·抗病毒活性物质机理研究第42-45页
     ·电镜下观察A3 菌株活性物质对TMV 病毒粒体的影响第42-43页
     ·A3 菌株活性物质对烟草系统抗性的影响第43-45页
   ·不同剂型处理对TMV 的抑制效果第45-48页
   ·P. Putida 对被TMV 污染了的土壤的生物修复第48-51页
     ·植烟土壤中TMV 含量与侵染性第48-49页
     ·P. Putida A3 对土壤TMV 的钝化作用第49-50页
     ·P. Putida A3 对病毒病污染植烟土壤的生物修复第50页
     ·P. Putida A3 生物修复对TMV 病害发生的影响第50-51页
第四章 讨论第51-56页
   ·抗病毒抑制剂及P. putida 的特性研究第51-52页
   ·菌株A3 的发酵条件研究第52页
   ·活性物质的分离纯化及鉴定第52-53页
   ·抗TMV 活性物质机理研究第53-54页
     ·活性物质对植物病毒抑制作用第53页
     ·活性物质对植物诱导抗病性(SAR)的产生第53-54页
   ·农药剂型开发第54页
   ·微生物土壤修复第54-56页
第五章 结论及创新点第56-58页
   ·结论第56-57页
   ·创新点第57-58页
参考文献第58-63页
附录第63-76页
致谢第76-77页
作者简历第77页

论文共7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大丽轮枝菌蛋白激发子纯化、基因克隆与功能分析
下一篇:高风险农药助剂在土壤中的残留特征及环境行为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