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4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0-11页 |
1.2.1 研究目的 | 第10-11页 |
1.2.2 研究的意义 | 第11页 |
1.3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 第11-14页 |
1.3.1 研究方法 | 第11-13页 |
1.3.2 研究的技术路线 | 第13-14页 |
第二章 相关理论与研究综述 | 第14-24页 |
2.1 社会资本的相关理论 | 第14-18页 |
2.1.1 不同视角的社会资本概念 | 第14-15页 |
2.1.2 社会资本的测量 | 第15-17页 |
2.1.3 社会资本理论主要观点 | 第17-18页 |
2.2 职业地位获得中社会资本功能的理论研究 | 第18-21页 |
2.2.1 弱关系力量假设 | 第18-19页 |
2.2.2 林南的社会资源理论 | 第19-20页 |
2.2.3 边燕杰的“强关系假设” | 第20-21页 |
2.3 对女性职业地位获得中的社会资本研究 | 第21-24页 |
2.3.1 女性职业地位获得中社会资本特征的研究 | 第21-22页 |
2.3.2 女性职业地位获得中社会资本使用的研究 | 第22-23页 |
2.3.3 对女性职业地位获得中提高社会资本回报的策略研究 | 第23-24页 |
第三章 研究方法、研究变量与研究假设 | 第24-29页 |
3.1 资料来源及研究变量的操作化 | 第24-26页 |
3.1.1 资料来源和调查对象的基本特征 | 第24页 |
3.1.2 主要研究变量的操作化 | 第24-26页 |
3.2 模型构建与研究假设 | 第26-29页 |
3.2.1 模型的构建 | 第26-27页 |
3.2.2 研究假设 | 第27-29页 |
第四章 城市女性社会资本与职业地位获得 | 第29-44页 |
4.1 调查对象的基本特征 | 第29-32页 |
4.1.1 个人背景 | 第29-30页 |
4.1.2 人力资本状况 | 第30页 |
4.1.3 调查对象的职业地位状况 | 第30-32页 |
4.2 女性社会资本的拥有状况 | 第32-34页 |
4.3 女性职业地位获得中关系人的基本状况 | 第34-37页 |
4.4 影响社会资本使用的相关因素分析 | 第37-38页 |
4.5 女性社会资本回报的影响因素 | 第38-41页 |
4.5.1 社会资本对女性职业声望的影响 | 第38-40页 |
4.5.2 社会资本对女性收入的影响 | 第40-41页 |
4.6 个案调查:女性职业地位获得中社会资本的运用 | 第41-44页 |
4.6.1 个案1:国有企业入职的关系运作 | 第41-42页 |
4.6.2 个案2:事业单位的竞争上岗的关系运作 | 第42页 |
4.6.3 个案3:私营企业的晋升的关系运作 | 第42-44页 |
第五章 结论与讨论 | 第44-48页 |
5.1 社会资本与社会资本使用 | 第44页 |
5.2 社会网络资本对女性职业地位的作用 | 第44-45页 |
5.3 实际使用的社会资本对女性职业地位获得的作用 | 第45-46页 |
5.4 对女性职业地位获得作用:社会资本因素与人力资本因素的比较 | 第46页 |
5.5 研究的不足之处 | 第46-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1页 |
附录 | 第51-53页 |
致谢 | 第53-54页 |
作者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