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经济计划与管理论文--企业经济论文--企业财务管理论文

基于风险管理的内部控制制度优化研究--以S公司为例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页
第1章 绪论第10-15页
    1.1 问题的提出第10-11页
    1.2 选题背景第11-12页
    1.3 选题目的和意义第12-13页
        1.3.1 选题目的第12页
        1.3.2 选题意义第12-13页
    1.4 论文框架和主要内容第13-14页
        1.4.1 论文框架第13页
        1.4.2 主要内容第13-14页
    1.5 论文研究对象、方法和技术路线第14-15页
        1.5.1 研究对象第14页
        1.5.2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第14-15页
第2章 基本理论及文献综述第15-25页
    2.1 内部控制理论国外发展历程第15-17页
        2.1.1 内部牵制阶段第15页
        2.1.2 内部控制制度阶段第15-16页
        2.1.3 内部控制结构阶段第16页
        2.1.4 内部控制整合框架阶段第16-17页
        2.1.5 内部控制风险管理整合框架阶段第17页
    2.2 内部控制国内发展历程第17-19页
        2.2.1 内部控制起步阶段第18页
        2.2.2 内部控制发展阶段第18页
        2.2.3 内部控制建设阶段第18-19页
        2.2.4 内部控制完善阶段第19页
    2.3 我国内部控制制度框架体系第19-22页
        2.3.1 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第20页
        2.3.2 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第20-21页
        2.3.3 企业内部控制五大要素第21页
        2.3.4 企业内部控制基本措施第21-22页
    2.4 内部控制的特点第22页
    2.5 风险管理的定义第22-23页
    2.6 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关系第23-25页
第3章 S公司的介绍和内部控制制度缺陷第25-44页
    3.1 S公司基本情况第25-26页
        3.1.1 S公司简介第25页
        3.1.2 S公司近三年发展情况第25-26页
    3.2 S公司内部控制体系现状分析第26-36页
        3.2.1 内部环境方面第27-31页
        3.2.2 控制活动方面第31-34页
        3.2.3 控制手段方面第34-35页
        3.2.4 内部控制评价第35-36页
    3.3 S公司内部控制制度存在缺陷分析第36-41页
        3.3.1 分析步骤第36-37页
        3.3.2 内部环境方面第37-40页
        3.3.3 控制活动方面第40页
        3.3.4 控制手段方面第40-41页
    3.4 鱼骨图分析第41-42页
    3.5 S公司内部控制制度缺陷原因分析第42-44页
        3.5.1 思想观念认识不足第42页
        3.5.2 控制目标不够清晰第42-43页
        3.5.3 控制手段比较缺乏第43页
        3.5.4 贯彻执行不够到位第43页
        3.5.5 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第43-44页
第4章 S公司内部控制制度优化方案第44-59页
    4.1 基本思路第44页
    4.2 基本原则第44-45页
        4.2.1 全面性原则第44页
        4.2.2 重要性原则第44页
        4.2.3 成本效益原则第44页
        4.2.4 制衡性原则第44-45页
        4.2.5 适应性原则第45页
    4.3 S公司内部控制制度优化方案设计第45-59页
        4.3.1 组织架构第45-48页
        4.3.2 人力资源管理第48-50页
        4.3.3 采购管理第50-52页
        4.3.4 固定资产管理第52-56页
        4.3.5 内部信息传递控制第56-59页
第5章 S公司内部控制制度新方案的实施条件第59-61页
    5.1 获得公司高层的大力支持第59页
    5.2 明确内部控制的实施主体第59页
    5.3 加强实施过程的监督与评价第59页
    5.4 促进配套制度的不断完善第59-60页
    5.5 改进内部控制的实现手段第60-61页
第6章 小结和展望第61-63页
    6.1 结论第61页
    6.2 不足之处第61页
    6.3 展望第61-63页
参考文献第63-65页
致谢第65-66页
卷内备考表第66页

论文共6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特征子空间的多媒体检索方法研究
下一篇:3-丁基-1(3H)-异苯并呋喃酮衍生物的合成及生物活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