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模型的梁和框架结构故障定量诊断研究
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19页 |
1.1 故障诊断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1-12页 |
1.2 故障诊断技术的分类和相关问题 | 第12-14页 |
1.2.1 故障诊断的分类 | 第12-13页 |
1.2.2 故障诊断的相关问题 | 第13-14页 |
1.3 故障诊断技术的发展和研究现状 | 第14-17页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6-17页 |
1.4 故障诊断技术的发展趋势 | 第17页 |
1.5 本文研究内容 | 第17-19页 |
第2章 故障定量诊断方法推导 | 第19-29页 |
2.1 建立系统的动力学模型 | 第19页 |
2.2 基于谐波平衡法的定量诊断方法推导 | 第19-22页 |
2.2.1 测得位移响应 | 第19-20页 |
2.2.2 测得加速度响应 | 第20-22页 |
2.3 诊断步骤 | 第22页 |
2.4 本文应用的数值方法 | 第22-27页 |
2.4.1 Newmark-β法 | 第23-24页 |
2.4.2 增量谐波平衡法 | 第24-27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27-29页 |
第3章 悬臂梁碰撞故障定量诊断 | 第29-39页 |
3.1 概述 | 第29页 |
3.2 悬臂梁结构的有限元模型 | 第29-32页 |
3.3 悬臂梁结构的模态分析 | 第32-33页 |
3.4 悬臂梁碰撞故障诊断仿真 | 第33-38页 |
3.4.1 单一故障仿真 | 第33-35页 |
3.4.2 双碰撞故障仿真 | 第35-38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38-39页 |
第4章 框架结构故障定量诊断 | 第39-53页 |
4.1 框架结构故障诊断概述 | 第39页 |
4.2 框架结构有限元模型 | 第39页 |
4.3 框架结构模态分析 | 第39-40页 |
4.4 碰撞故障的诊断仿真 | 第40-47页 |
4.4.1 采用不同观测点诊断 | 第40-43页 |
4.4.2 采用不同倍频诊断 | 第43-45页 |
4.4.3 采用不同碰撞刚度和碰撞间隙诊断 | 第45-47页 |
4.5 故障诊断方法鲁棒性分析 | 第47-48页 |
4.6 传感器优化布置 | 第48-50页 |
4.7 本章小结 | 第50-53页 |
第5章 故障诊断试验 | 第53-69页 |
5.1 悬臂梁试验介绍 | 第53-55页 |
5.2 悬臂梁结构模型修正 | 第55-57页 |
5.3 悬臂梁结构故障诊断试验 | 第57-62页 |
5.3.1 选取不同的观测点作为诊断依据 | 第57-59页 |
5.3.2 选取不同倍频作为诊断依据 | 第59-61页 |
5.3.3 调整不同阻尼系数作为诊断依据 | 第61-62页 |
5.4 框架故障的诊断试验 | 第62-66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66-69页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9-71页 |
6.1 全文主要工作 | 第69-70页 |
6.2 展望 | 第70-71页 |
参考文献 | 第71-75页 |
致谢 | 第75-77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论文成果 | 第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