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推力测量实验装置的设计与研究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21页 |
1.1 课题背景 | 第11-12页 |
1.2 微推力测量实验的研究现状 | 第12-20页 |
1.2.1 Cavendish方法测量弱力 | 第13页 |
1.2.2 “扭秤周期法”测量弱力 | 第13-15页 |
1.2.3 “静电补偿法”测量弱力 | 第15-17页 |
1.2.4 “角加速度法”测量弱力 | 第17页 |
1.2.5 弱力测量在推进器微推力测量上的应用 | 第17-20页 |
1.3 本文研究内容 | 第20-21页 |
第2章 微推力测量实验平台与实验测试方法 | 第21-47页 |
2.1 微推力测量实验原理 | 第21页 |
2.2 微推力测量实验设计 | 第21-23页 |
2.2.1 微推力测量实验台 | 第21-22页 |
2.2.2 微推力测量实验设计 | 第22-23页 |
2.3 扭丝的选取 | 第23-26页 |
2.3.1 扭丝扭转弹性系数 | 第23-25页 |
2.3.2 扭丝直径选取 | 第25页 |
2.3.3 扭丝承重 | 第25-26页 |
2.4 扭丝的退火热处理 | 第26-28页 |
2.5 秤杆及与扭丝的绝缘连接设计 | 第28-29页 |
2.5.1 扭秤秤杆的设计 | 第28页 |
2.5.2 扭丝的绝缘及与秤杆的连接 | 第28-29页 |
2.6 磁阻尼系统 | 第29-39页 |
2.6.1 扭秤系统振荡模式分析 | 第29-32页 |
2.6.2 磁阻尼系统的理论计算与设计 | 第32-34页 |
2.6.3 磁阻尼系统阻尼系数的计算 | 第34页 |
2.6.4 环形永磁铁的空间磁场 | 第34-37页 |
2.6.5 磁阻尼系统设计的理论计算 | 第37-39页 |
2.6.6 扭丝与磁阻尼盘的连接 | 第39页 |
2.7 光杠杆参考系统 | 第39-40页 |
2.8 平行板电容器施力系统 | 第40-42页 |
2.8.1 平行板电容器实验装置 | 第41页 |
2.8.2 平行板电容器对扭秤施力的实现 | 第41-42页 |
2.9 扭丝扭转系数的标定 | 第42-44页 |
2.9.1 扭丝扭转弹性系数标定的基本原理 | 第42-43页 |
2.9.2 扭丝扭转弹性系数标定实验设计 | 第43-44页 |
2.10 扭秤秤杆转角测量 | 第44-45页 |
2.10.1 施力后扭秤位置的变化 | 第44页 |
2.10.2 扭秤转角测量方法 | 第44-45页 |
2.11 微推力测量实验真空系统 | 第45-46页 |
2.12 本章小结 | 第46-47页 |
第3章 微推力测量实验结果 | 第47-61页 |
3.1 扭丝退火热处理结果 | 第47页 |
3.2 扭丝扭转弹性系数的标定 | 第47-51页 |
3.2.1 扭丝扭转弹性系数的测量标定结果 | 第47-48页 |
3.2.2 扭丝扭转弹性系数标定的理论计算结果 | 第48-49页 |
3.2.3 扭丝扭转弹性系数标定中的测量误差分析 | 第49-50页 |
3.2.4 扭丝扭转弹性系数理论计算结果 | 第50-51页 |
3.3 扭秤微推力测量实验结果 | 第51-55页 |
3.3.1 扭秤微推力测量实验结果 | 第51-53页 |
3.3.2 扭秤转角测量的误差分析 | 第53-54页 |
3.3.3 扭秤转角测量中垂直角度偏差影响分析 | 第54-55页 |
3.4 扭秤微推力测量动态计算分析 | 第55-58页 |
3.4.1 扭秤微推力测量动态计算基本理论 | 第55-57页 |
3.4.2 扭秤微推力测量动态计算分析结果 | 第57-58页 |
3.5 扭秤微推力测量评估 | 第58-59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59-61页 |
第4章 扭秤微推力测量实验影响的讨论 | 第61-65页 |
4.1 噪声干扰 | 第61-62页 |
4.2 地面振动 | 第62-63页 |
4.3 扭丝非线性效应 | 第63页 |
4.4 扭丝热弹性效应 | 第63-64页 |
4.5 扭秤加工制作中的影响 | 第64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64-65页 |
总结与展望 | 第65-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3页 |
附录 扭秤微推力动态分析计算程序 | 第73-77页 |
致谢 | 第77-79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79页 |
攻读硕士期间从事的科研项目 | 第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