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33页 |
1.1 工业纯钛物理性能及其工业应用背景 | 第11-12页 |
1.2 常见密排六方晶体结构金属及其变形机制简述 | 第12-17页 |
1.3 密排六方金属塑性变形研究现状 | 第17-30页 |
1.3.1 化学成分 | 第18-19页 |
1.3.2 晶粒尺寸 | 第19-21页 |
1.3.3 变形温度和应变速率 | 第21-24页 |
1.3.4 晶粒取向和加载方式 | 第24-25页 |
1.3.5 局部效应 | 第25-28页 |
1.3.6 孪晶变体选择 | 第28-30页 |
1.4 面临的问题及本论文的主要内容、目的和意义 | 第30-33页 |
第2章 晶体学计算基础 | 第33-45页 |
2.1 坐标转换 | 第33-38页 |
2.1.1 正交晶体学坐标系和六方晶体学坐标系之间坐标转换 | 第33-35页 |
2.1.2 正交样品坐标系和正交晶体学坐标系之间的坐标转换 | 第35-36页 |
2.1.3 构建孪晶-基体中间坐标系 | 第36-37页 |
2.1.4 六方晶体的对称元素 | 第37-38页 |
2.2 迹线法和施密特因子方法 | 第38-40页 |
2.2.1 样品表面滑移面迹线及孪生面迹线 | 第38页 |
2.2.2 广义施密特因子 | 第38-40页 |
2.3 位移梯度张量和应变张量 | 第40-45页 |
2.3.1 位移梯度张量和应变张量的基本概念 | 第40-42页 |
2.3.2 孪生位移梯度张量 | 第42-45页 |
第3章 工业纯钛冷轧过程中形变孪晶变体选择 | 第45-57页 |
3.1 引言 | 第45页 |
3.2 实验材料和实验方法 | 第45-47页 |
3.3 实验结果和分析 | 第47-55页 |
3.3.1 变形前显微组织 | 第47页 |
3.3.2 变形后显微组织 | 第47-49页 |
3.3.3 塑性变形能 | 第49-55页 |
3.4 结论 | 第55-57页 |
第4章 工业纯钛准原位拉伸实验中孪生/退孪生行为的研究 | 第57-93页 |
4.1 引言 | 第57-58页 |
4.2 实验材料和实验方法 | 第58-59页 |
4.3 实验结果和分析 | 第59-90页 |
4.3.1 变形前显微组织 | 第59-60页 |
4.3.2 变形后显微组织 | 第60-67页 |
4.3.3 协调机制 | 第67-90页 |
4.4 结论 | 第90-93页 |
第5章 TEM鉴定已知取向晶体内位错的计算方法 | 第93-101页 |
5.1 引言 | 第93-94页 |
5.2 计算方法 | 第94-97页 |
5.2.1 坐标系设定 | 第94-95页 |
5.2.2 晶体布拉菲点阵坐标系中的位错线矢量的确定 | 第95页 |
5.2.3 从透射电镜屏幕坐标系到晶体布拉菲点阵坐标系的坐标转换 | 第95-96页 |
5.2.4 位错鉴定 | 第96-97页 |
5.3 位错鉴定实例及其检验 | 第97-100页 |
5.4 总结 | 第100-101页 |
第6章 结论 | 第101-103页 |
参考文献 | 第103-109页 |
致谢 | 第109-111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著和科研、获奖情况 | 第111-112页 |
作者简介 | 第11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