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22页 |
1.1 问题的提出 | 第9-13页 |
1.1.1 选题的缘由 | 第9-10页 |
1.1.2 研究的背景 | 第10-13页 |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3-14页 |
1.3 相关研究的文献综述 | 第14-17页 |
1.3.1 国内对“村小撤并”政策实施情况的研究 | 第14-15页 |
1.3.2 国外对类似情况的研究 | 第15页 |
1.3.3 国内学者对国外相关情况的研究 | 第15-16页 |
1.3.4 小结 | 第16-17页 |
1.4 研究的方法 | 第17-18页 |
1.4.1 文献法 | 第17页 |
1.4.2 问卷调查法 | 第17页 |
1.4.3 个案访谈法 | 第17-18页 |
1.5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 第18-19页 |
1.5.1 研究内容 | 第18-19页 |
1.5.2 技术路线 | 第19页 |
1.6 创新点和不足之处 | 第19-20页 |
1.6.1 创新点 | 第19-20页 |
1.6.2 不足之处 | 第20页 |
1.7 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 第20-22页 |
1.7.1 村小撤并 | 第20页 |
1.7.2 村级小学 | 第20页 |
1.7.3 罗尔斯的正义理论 | 第20-22页 |
第二章 “村小撤并”政策的实施历程与现状 | 第22-32页 |
2.1 我国“村小撤并”政策的实施历程和发展现状 | 第22-27页 |
2.1.1 从“村村办学”到“相对集中”(教育管理体制的变迁) | 第22-24页 |
2.1.2 从“一刀切”到“因地制宜”(教育管理手段的变迁) | 第24-27页 |
2.2 大方县“村小撤并”政策的实施历程及现状 | 第27-32页 |
2.2.1 大方县的基本情况 | 第27页 |
2.2.2 大方县“村小撤并”政策的实施历程及现状 | 第27-32页 |
第三章 “村小撤并”政策实施所引发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第32-41页 |
3.1 问卷设计及样本情况 | 第32-33页 |
3.2 政策执行所引发的问题 | 第33-39页 |
3.2.1 学生层面的问题 | 第33-36页 |
3.2.2 家长层面的问题 | 第36-37页 |
3.2.3 教师层面的问题 | 第37-39页 |
3.3 执行所引发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39-41页 |
3.3.1 地方政府的撤并动机 | 第39页 |
3.3.2 地方政府的撤并行为 | 第39-41页 |
第四章 部分发达国家学校布局调整的经验历程及启示 | 第41-47页 |
4.1 美国的历程 | 第41-43页 |
4.2 日本的历程 | 第43-44页 |
4.3 对我国“村小撤并”政策实施的经验启示 | 第44-47页 |
第五章 “村小撤并”政策实施所出现问题的对策建议 | 第47-50页 |
5.1 建立法定的撤并标准和程序,避免主观的“一刀切” | 第47-48页 |
5.2 建立适当的利益补偿和托底保障机制 | 第48页 |
5.3 国家应增加对县一级政府的教育财政投入 | 第48-49页 |
5.4 加强和非政府组织的合作和建立完善的交流机制 | 第49-50页 |
第六章 结语 | 第50-52页 |
6.1 基本研究结论 | 第50-51页 |
6.2 研究的局限与改进 | 第51-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6页 |
附录 | 第56-60页 |
附录一: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56-57页 |
附录二:学校撤并的相关情况调查(学生卷) | 第57-58页 |
附录三:学校撤并的相关情况调查(家长卷) | 第58-59页 |
附录四:学校撤并的相关情况调查(教师卷) | 第59-60页 |
致谢 | 第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