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20页 |
第一节 选题缘由 | 第12-15页 |
一、核心素养对教师提出新的教育要求 | 第12页 |
二、国家对少先队辅导员工作的政策导向 | 第12-13页 |
三、少年儿童的时代变化是少先队辅导员专业发展的动力 | 第13-14页 |
四、个人专业及兴趣 | 第14-15页 |
第二节 研究意义 | 第15-16页 |
一、理论意义 | 第15页 |
二、实践意义 | 第15-16页 |
第三节 研究设计 | 第16-20页 |
一、研究目的 | 第16页 |
二、研究内容和研究对象 | 第16页 |
三、研究过程 | 第16-17页 |
四、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五、研究创新点与重难点 | 第18-20页 |
第二章 少先队辅导员专业发展与社会支持系统的理论研究 | 第20-35页 |
第一节 文献综述 | 第20-26页 |
第二节 概念界定 | 第26-31页 |
一、少先队 | 第26-27页 |
二、少先队辅导员专业发展 | 第27-31页 |
(一)教师专业发展 | 第27-29页 |
(二)少先队辅导员专业发展 | 第29-31页 |
第三节 社会支持系统的分析框架 | 第31-35页 |
第三章 云南少先队辅导员专业发展现状的案例研究 | 第35-45页 |
第一节 调研背景简介 | 第35-38页 |
一、调研地区的介绍 | 第35-36页 |
二、调研人员的介绍 | 第36-38页 |
第二节 少先队辅导员专业发展的现状 | 第38-45页 |
一、少先队辅导员专业素养现状 | 第39-43页 |
(一) 思想道德教育不明确 | 第39-40页 |
(二) 角色定位不清晰 | 第40-41页 |
(三) 学生与自身地位变化大 | 第41-42页 |
(四) 生活和工作矛盾冲突 | 第42-43页 |
二、少先队辅导员专业知识现状 | 第43页 |
(一) 少先队辅导员理论知识缺乏 | 第43页 |
(二) 少先队辅导员科研能力低 | 第43页 |
三、少先队辅导员专业技能现状 | 第43-45页 |
第四章 社会支持系统影响少先队辅导员专业发展的动因分析 | 第45-51页 |
第一节 少先队辅导员专业发展的外部客观原因 | 第45-48页 |
一、政府层面的原因 | 第45-47页 |
(一)政策支持落实不到位 | 第45-46页 |
(二)评聘制度不完善 | 第46-47页 |
二、学校层面的原因 | 第47-48页 |
(一)学校培训的实践性不足 | 第47页 |
(二)学校对活动支持力度欠缺 | 第47-48页 |
三、家庭层面的原因 | 第48页 |
第二节 少先队辅导员专业发展的内部主观原因 | 第48-51页 |
一、少先队辅导员的职业倦怠 | 第48-49页 |
二、少先队辅导员的创新意识淡薄 | 第49页 |
三、少先队辅导员的基础薄弱 | 第49-51页 |
第五章 优化少先队辅导员专业发展社会支持系统的途径 | 第51-66页 |
第一节 少先队辅导员专业发展社会支持系统的外在属性 | 第51-62页 |
一、政府支持子系统 | 第51-56页 |
(一)完善基层组织的建设,加强外界联系 | 第51-52页 |
(二)夯实辅导员工作基础,健全体制化评聘制度 | 第52-54页 |
(三)给予辅导员政策支持,完善职业导向机制 | 第54-56页 |
二、学校支持子系统 | 第56-60页 |
(一)借鉴优质学科建设,以培养新型专业人才 | 第56-57页 |
(二)丰富在职培训内容,提升职后辅导能力 | 第57-60页 |
(三)加强校长重视,保证资金支持 | 第60页 |
三、家庭支持子系统 | 第60-62页 |
(一)树立正确观念,维护家庭和睦 | 第60-61页 |
(二)调动家长积极性,丰富活动内容 | 第61-62页 |
第二节 少先队辅导员专业发展社会支持系统的内在属性 | 第62-66页 |
一、加深思想领悟,发挥政治作用 | 第62页 |
二、提升科研基础,创新活动形式 | 第62-63页 |
三、利用民族文化,开设校本课程 | 第63-66页 |
结语 | 第66-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71页 |
附录 云南省民族地区少先队辅导员专业发展访谈提纲 | 第71-73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 第73-74页 |
致谢 | 第74-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