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绪论 | 第9-13页 |
1.1 研究意义 | 第9页 |
1.2 研究现状 | 第9-10页 |
1.3 研究方法 | 第10页 |
1.4 研究内容 | 第10-13页 |
2 宋代院体工笔花鸟画在写实艺术中的历史表现 | 第13-19页 |
2.1 宋代院体工笔花鸟画的发展 | 第13-14页 |
2.2 宋代院体工笔花鸟画的写实追求 | 第14-19页 |
2.2.1 绘画语言 | 第14-15页 |
2.2.2 宋代院体工笔花鸟画的写实与西洋画写实的不同 | 第15-19页 |
3 渐入诗意的宋代院体工笔花鸟画 | 第19-31页 |
3.1 写意绘画与写意性 | 第19-20页 |
3.2 宋代院体工笔花鸟画的写意性发展进程 | 第20-24页 |
3.2.1 黄荃富贵 | 第20-21页 |
3.2.2 徐熙野逸 | 第21-22页 |
3.2.3 崔白变法 | 第22-23页 |
3.2.4 赵佶 | 第23-24页 |
3.2.5 文人意笔花鸟画的初兴 | 第24页 |
3.3 宋代院体工笔花鸟画的写意性表达 | 第24-31页 |
3.3.1 艺术构思 | 第24-25页 |
3.3.2 以诗入画,以诗境表达意境 | 第25-26页 |
3.3.3 哲学观影响下的宋代院体工笔花鸟画 | 第26-31页 |
4 宋代院体工笔花鸟画的典型图像分析其写意表达 | 第31-41页 |
4.1 黄荃《写生珍禽图》 | 第31-33页 |
4.2 崔白《双喜图》 | 第33-35页 |
4.3 赵佶《芙蓉锦鸡图》 | 第35-37页 |
4.4 林椿《果熟来禽图》 | 第37-38页 |
4.5 吴炳《出水芙蓉图》 | 第38-41页 |
5 宋代院体工笔花鸟画的影响对现实创作的指导意义 | 第41-47页 |
5.1 宋代院体工笔花鸟画的历史价值 | 第41-42页 |
5.2 从宋代院体工笔花鸟画看当代工笔画创作中的制作性问题 | 第42-43页 |
5.3 宋代院体工笔花鸟画对当代工笔画创作的启示 | 第43-47页 |
结语 | 第47-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1页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51-53页 |
致谢 | 第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