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2-3页 |
Abstract | 第3-4页 |
引言 | 第7-8页 |
第一章 民事行为保全基本范畴 | 第8-13页 |
1.1 民事行为保全的界定 | 第8-10页 |
1.1.1 民事行为保全的概念 | 第8页 |
1.1.2 行为保全与财产保全的区别 | 第8-9页 |
1.1.3 行为保全与先予执行的区别 | 第9-10页 |
1.2 民事行为保全的特征 | 第10-11页 |
1.2.1 假定性 | 第10页 |
1.2.2 紧急性 | 第10页 |
1.2.3 简易性 | 第10-11页 |
1.2.4 附属性 | 第11页 |
1.3 民事行为保全制度的价值 | 第11-13页 |
1.3.1 实现实体公正 | 第11-12页 |
1.3.2 保障程序公正 | 第12页 |
1.3.3 保障判决的执行,维护司法权威 | 第12-13页 |
第二章 我国民事行为保全制度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 | 第13-19页 |
2.1 我国民事行为保全制度的沿革 | 第13-14页 |
2.2 我国民事行为保全制度现状 | 第14-16页 |
2.2.1 行为保全的启动 | 第14-15页 |
2.2.2 行为保全的担保 | 第15页 |
2.2.3 行为保全的审查 | 第15页 |
2.2.4 行为保全的救济 | 第15-16页 |
2.2.5 行为保全的执行 | 第16页 |
2.3 我国民事行为保全制度中存在的问题 | 第16-19页 |
2.3.1 与相关制度区分不明 | 第16-17页 |
2.3.2 行为保全担保规定存有缺陷 | 第17页 |
2.3.3 行为保全审查程序规定不明确 | 第17-18页 |
2.3.4 行为保全救济措施规定不够细化 | 第18页 |
2.3.5 行为保全执行程序规定不具体 | 第18-19页 |
第三章 域外民事诉讼中行为保全制度的比较研究与启示 | 第19-28页 |
3.1 英美法系国家行为保全制度 | 第19-21页 |
3.1.1 美国 | 第19-20页 |
3.1.2 英国 | 第20-21页 |
3.2 大陆法系国家(地区)行为保全制度 | 第21-24页 |
3.2.1 德国 | 第21-22页 |
3.2.2 日本 | 第22-23页 |
3.2.3 法国 | 第23-24页 |
3.2.4 我国台湾地区 | 第24页 |
3.3 域外行为保全制度的对比与启示 | 第24-28页 |
第四章 完善我国民事行为保全制度的相关建议 | 第28-36页 |
4.1 明确我国民事行为保全的立法定位 | 第28-29页 |
4.1.1 对行为保全与财产保全分别规定 | 第28页 |
4.1.2 对行为保全与先予执行厘清关系 | 第28-29页 |
4.2.完善民事行为保全制度的适用程序 | 第29-30页 |
4.2.1 行为保全的启动程序 | 第29页 |
4.2.2 行为保全的实质条件 | 第29-30页 |
4.3 完善行为保全的担保问题 | 第30-31页 |
4.3.1 担保的适用 | 第30页 |
4.3.2 担保的数额 | 第30页 |
4.3.3 反担保的原则禁止 | 第30-31页 |
4.4 完善行为保全的审查程序 | 第31-32页 |
4.4.1 审查方式 | 第31-32页 |
4.4.2 审查主体 | 第32页 |
4.4.3 审查内容 | 第32页 |
4.5 完善行为保全的执行程序 | 第32-34页 |
4.5.1 执行启动 | 第32-33页 |
4.5.2 执行主体 | 第33页 |
4.5.3 执行措施 | 第33-34页 |
4.6 完善行为保全的救济程序 | 第34-36页 |
4.6.1 行为保全复议程序 | 第34页 |
4.6.2 申请人申请行为保全错误的赔偿责任 | 第34-35页 |
4.6.3 国家赔偿责任 | 第35-36页 |
结语 | 第36-37页 |
参考文献 | 第37-39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39-40页 |
致谢 | 第40-4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