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20页 |
1.1 课题来源及背景 | 第11页 |
1.2 课题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1-12页 |
1.3 国内外发展现状 | 第12-19页 |
1.3.1 全景视觉技术发展概述 | 第12-15页 |
1.3.2 运动目标检测技术发展概述 | 第15-16页 |
1.3.3 运动目标检测技术的国内外相关研究工作 | 第16-18页 |
1.3.4 运动目标检测技术所面临的问题 | 第18-19页 |
1.4 论文研究内容与章节安排 | 第19-20页 |
第2章 常用动目标检测算法在全景视觉系统中的应用研究 | 第20-38页 |
2.1 全景视频系统 | 第20-24页 |
2.1.1 全景视频系统组成 | 第20-21页 |
2.1.2 透视相机成像模型 | 第21-22页 |
2.1.3 单视点双曲面折反射全景系统成像原理 | 第22-23页 |
2.1.4 非单视点双曲面全景系统成像原理 | 第23-24页 |
2.2 时间差分法 | 第24-25页 |
2.3 混合高斯模型 | 第25-29页 |
2.3.1 混合高斯模型原理 | 第26-27页 |
2.3.2 混合高斯模型目标检测实验测试 | 第27-29页 |
2.3.3 混合高斯模型的优劣分析 | 第29页 |
2.4 核密度估计算法 | 第29-37页 |
2.4.1 核密度估计算法介绍 | 第30-31页 |
2.4.2 各参数对算法性能的影响 | 第31-35页 |
2.4.3 核密度估计目标检测实验分析 | 第35-36页 |
2.4.4 核密度估计算法优劣分析 | 第36-37页 |
2.5 常用运动目标检测算法性能比较 | 第37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37-38页 |
第3章 典型采样的核密度估计算法 | 第38-49页 |
3.1 背景建模 | 第38-43页 |
3.1.1 典型采样 | 第38-40页 |
3.1.2 多样性权值 | 第40-41页 |
3.1.3 样本更新 | 第41-42页 |
3.1.4 窗宽众选择 | 第42-43页 |
3.2 基于样本的自适应域值分割 | 第43-44页 |
3.3 算法仿真实验 | 第44-46页 |
3.4 算法效果评价 | 第46-47页 |
3.4.1 算法的性能对比分析 | 第46-47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7-49页 |
第4章 云台相机运动控制算法研究 | 第49-59页 |
4.1 坐标系建立与空间坐标变换 | 第49-51页 |
4.1.1 坐标建立 | 第49-50页 |
4.1.2 坐标变换 | 第50-51页 |
4.2 云台转动分析 | 第51-55页 |
4.2.1 云台转动最小转矩 | 第51-52页 |
4.2.2 云台转动速度分析 | 第52-53页 |
4.2.3 云台转动速度计算 | 第53-55页 |
4.3 目标运动轨迹预测 | 第55-56页 |
4.3.1 运动预测分析 | 第55页 |
4.3.2 运动预测算法 | 第55-56页 |
4.4 云台变倍模型 | 第56-58页 |
4.4.1 镜头变倍分析 | 第56-57页 |
4.4.2 镜头变倍算法 | 第57-58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58-59页 |
第5章 全景视觉引导的动目标跟踪系统设计与实验 | 第59-68页 |
5.1 系统设计 | 第59-63页 |
5.1.1 系统硬件设计 | 第59-61页 |
5.1.2 系统软件设计 | 第61-63页 |
5.2 实验结果 | 第63-67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67-68页 |
结论 | 第68-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3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73-74页 |
致谢 | 第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