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 | 第12-13页 |
第1章 引言 | 第13-18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3-14页 |
1.2 研究现状 | 第14-18页 |
第2章 研究对象与方法 | 第18-25页 |
2.1 研究对象 | 第18-19页 |
2.1.1 纳入标准 | 第18页 |
2.1.2 排除标准 | 第18页 |
2.1.3 剔除标准 | 第18-19页 |
2.2 研究设计 | 第19页 |
2.2.1 样本量确定 | 第19页 |
2.2.2 分组方法 | 第19页 |
2.3 伦理原则 | 第19页 |
2.4 具体方法 | 第19-22页 |
2.4.1 一般资料收集 | 第19-20页 |
2.4.2 临床资料收集 | 第20页 |
2.4.3 实验组干预措施 | 第20-21页 |
2.4.4 对照组干预措施 | 第21-22页 |
2.5 评价指标 | 第22-23页 |
2.6 研究材料及工具 | 第23页 |
2.6.1 主要材料 | 第23页 |
2.6.2 实验器材 | 第23页 |
2.7 质量控制 | 第23-24页 |
2.7.1 设计阶段 | 第23-24页 |
2.7.2 实施阶段 | 第24页 |
2.7.3 总结阶段 | 第24页 |
2.8 统计学处理 | 第24-25页 |
第3章 结果 | 第25-33页 |
3.1 样本脱落率 | 第25页 |
3.2 一般资料比较 | 第25-28页 |
3.2.1 人口统计学资料 | 第25-26页 |
3.2.2 疾病相关资料 | 第26-28页 |
3.3 实验室指标比较 | 第28-30页 |
3.3.1 D-乳酸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比较 | 第28-29页 |
3.3.2 DAO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比较 | 第29-30页 |
3.4 临床预后指标比较 | 第30-32页 |
3.4.1 APACHE Ⅱ、GID评分比较 | 第30-31页 |
3.4.2 IAP、胃潴留发生率比较 | 第31-32页 |
3.4.3 MODS发生率比较 | 第32页 |
3.5 效益指标比较 | 第32-33页 |
第4章 讨论 | 第33-41页 |
4.1 研究对象一般资料 | 第33页 |
4.2 D-乳酸、DAO浓度与胃肠道黏膜的关系 | 第33-34页 |
4.3 集束化护理对D-乳酸、DAO浓度的影响 | 第34-36页 |
4.4 集束化护理对GID、IAP、胃潴留发生的影响 | 第36-37页 |
4.5 集束化护理对危重症临床预后的影响 | 第37-38页 |
4.6 集束化护理对胃肠道功能保护的效果分析 | 第38-40页 |
4.6.1 生大黄鼻饲联合灌肠对胃肠道功能保护的疗效 | 第38页 |
4.6.2 穴位按摩配以音乐疗法对胃肠道功能保护的疗效 | 第38-39页 |
4.6.3 动态监测IAP及评估胃肠功能的临床意义 | 第39-40页 |
4.7 集束化护理的优势和可行性 | 第40-41页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第41-43页 |
5.1 结论 | 第41页 |
5.2 研究的局限性 | 第41页 |
5.3 研究的主要创新点及展望 | 第41-43页 |
5.3.1 创新点 | 第41-42页 |
5.3.2 展望 | 第42-43页 |
致谢 | 第43-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49页 |
附录 | 第49-55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55-56页 |
综述 | 第56-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