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第一章 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及研究方法 | 第9-28页 |
·土壤微生物多样性 | 第9-10页 |
·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因素 | 第10-16页 |
·植被对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 第10-11页 |
·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 第11-12页 |
·农业管理方式对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 第12-14页 |
·施肥对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和活性的影响 | 第14-15页 |
·其它影响因素 | 第15-16页 |
·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研究方法 | 第16-28页 |
·传统培养方法 | 第16-17页 |
·BOLOG微平板法 | 第17-20页 |
·PLFA图谱分析法 | 第20-23页 |
·分子生物学方法 | 第23-28页 |
第二章 土壤硝化作用及影响因素 | 第28-33页 |
·土壤硝化作用 | 第28-31页 |
·硝化作用 | 第28页 |
·硝化微生物 | 第28-31页 |
·土壤硝化作用的影响因素 | 第31-33页 |
·温度 | 第31页 |
·水分 | 第31页 |
·pH | 第31-32页 |
·农业管理活动 | 第32-33页 |
第三章 土地利用方式的转变对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 第33-45页 |
·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 | 第33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33-35页 |
·采样点概况及样品采集 | 第33-34页 |
·土壤理化性质测定方法 | 第34页 |
·群落水平生理图谱(CLPP) | 第34-35页 |
·磷脂脂肪酸(PLFA)分析 | 第35页 |
·统计分析 | 第35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35-42页 |
·土壤pH与养分含量 | 第35-36页 |
·土壤代谢活性和功能多样性 | 第36-39页 |
·土壤微生物PLFA图谱 | 第39-41页 |
·四种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微生物多样性指数及其相关变量的逐步回归分析 | 第41-42页 |
·讨论 | 第42-43页 |
·结论 | 第43-45页 |
第四章 青藏高原铁路沿线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研究 | 第45-54页 |
·研究背景、目的与意义 | 第45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45-48页 |
·采样点概况及样品采集 | 第45-46页 |
·土壤理化性质测定方法 | 第46页 |
·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测定与微生物计数培养 | 第46-47页 |
·土壤酶活性测定 | 第47-48页 |
·群落水平生理图谱(CLPP)分析 | 第48页 |
·统计分析 | 第48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48-52页 |
·土壤pH与养分含量 | 第48-49页 |
·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与可培养微生物数量 | 第49-50页 |
·土壤酶活性 | 第50页 |
·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 | 第50-51页 |
·微生物多样性指数及其相关变量的逐步回归分析 | 第51-52页 |
·讨论 | 第52-53页 |
·结论 | 第53-54页 |
第五章 长期施肥对土壤硝化作用的影响 | 第54-62页 |
·研究背景、目的与意义 | 第54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54-56页 |
·采样点概况及样品采集 | 第54-55页 |
·土壤pH和养分含量的测定 | 第55页 |
·土壤硝化势测定 | 第55-56页 |
·结果分析 | 第56-60页 |
·土壤的pH和养分含量 | 第56-57页 |
·不同土壤处理的硝化势 | 第57-58页 |
·不同培养条件对土壤硝化势测定结果的影响 | 第58-60页 |
·讨论 | 第60-61页 |
·结论 | 第61-62页 |
第六章 总结论 | 第62-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72页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 第72-73页 |
致谢 | 第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