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7-10页 |
Abstract | 第10-12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3-34页 |
1.1 狂犬病的危害 | 第13页 |
1.2 Memantine在神经失调中的应用 | 第13-14页 |
1.3 狂犬病病毒在神经科学中的应用 | 第14-16页 |
1.4 其它嗜神经病毒工具的应用及当前进展 | 第16-24页 |
1.4.1 腺病毒 | 第18-19页 |
1.4.2 慢病毒 | 第19-20页 |
1.4.3 单纯疱疹病毒I型 | 第20页 |
1.4.4 腺相关病毒 | 第20-21页 |
1.4.5 水疱性口炎病毒 | 第21-22页 |
1.4.6 伪狂犬病毒 | 第22-23页 |
1.4.7 犬腺病毒 | 第23页 |
1.4.8 塞姆利基森林病毒 | 第23-24页 |
1.5 视觉神经环路的基础结构 | 第24-25页 |
1.6 V1到丘脑核团的反馈环路 | 第25-27页 |
1.7 V1-丘脑核团微环路的功能差异 | 第27-28页 |
1.8 双光子成像技术在神经科学中的应用 | 第28-29页 |
1.9 光遗传学技术在神经科学中的应用 | 第29-30页 |
1.10 光纤检测钙信号系统在神经科学中的应用 | 第30-31页 |
1.11 单眼剥夺对V1-丘脑核团环路的影响 | 第31-32页 |
1.12 嗜神经病毒在神经科学领域的优势和问题 | 第32-34页 |
第二章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34-35页 |
第三章 材料和方法 | 第35-59页 |
3.1 试验材料和设备 | 第35-40页 |
3.1.1 病毒、菌株、细胞和实验动物 | 第35页 |
3.1.2 载体与质粒 | 第35-36页 |
3.1.3 工具酶及主要试剂 | 第36-37页 |
3.1.4 细胞培养产品 | 第37页 |
3.1.5 实验设备 | 第37-38页 |
3.1.6 相关软件 | 第38页 |
3.1.7 培养基及缓冲液的配制 | 第38-40页 |
3.1.8 Stable大肠杆菌感受态制备相关试剂配制 | 第40页 |
3.2 实验方法 | 第40-59页 |
3.2.1 质粒的构建 | 第40-42页 |
3.2.2 重组质粒制备与鉴定 | 第42-44页 |
3.2.3 病毒制备方法 | 第44-50页 |
3.2.4 原代神经元的分离和培养 | 第50-51页 |
3.2.5 免疫细胞化学实验 | 第51页 |
3.2.6 Memantine对狂犬病毒感染小鼠保护作用 | 第51页 |
3.2.7 活体动物脑部神经元标记及鉴定 | 第51-54页 |
3.2.8 鼠脑脑区的图像配准、计数和统计分析 | 第54页 |
3.2.9 鼠脑连续切片成像实验 | 第54-55页 |
3.2.10 鼠脑的双光子成像及相关手术操作 | 第55-56页 |
3.2.11 小鼠单眼剥夺手术 | 第56页 |
3.2.12 小鼠脑部钙活动的光纤检测系统 | 第56-59页 |
第四章 Memantine对狂犬病的探索治疗 | 第59-64页 |
4.1 结果与分析 | 第59-62页 |
4.1.1 Memantine细胞水平的保护作用 | 第59-60页 |
4.1.2 Memantine对RABV感染小鼠保护实验 | 第60页 |
4.1.3 Memantine对JEV感染小鼠保护实验 | 第60-62页 |
4.2 讨论 | 第62-63页 |
4.3 小结 | 第63-64页 |
第五章 RABV在视觉神经环路示踪的应用 | 第64-87页 |
5.1 前言 | 第64页 |
5.2 实验病毒准备 | 第64-80页 |
5.2.1 RABV病毒改造和拯救 | 第64-66页 |
5.2.2 不同V1靶标核团的逆行示踪 | 第66-68页 |
5.2.3 V1-丘脑核团微环路的拓扑结构 | 第68-70页 |
5.2.4 rRABVΔG标记的多靶标神经元 | 第70-72页 |
5.2.5 多靶神经元的单细胞水平全脑示踪 | 第72-73页 |
5.2.6 V1-丘脑核团微环路的上游核团示踪 | 第73-77页 |
5.2.7 V1-丘脑微环路上游核团的统计分析 | 第77-80页 |
5.3 讨论 | 第80-85页 |
5.3.1 rRABVΔG病毒对V1神经元分群作用 | 第80-82页 |
5.3.2 多色rRABVΔG病毒对微环路的区分作用 | 第82-84页 |
5.3.3 单个神经元的全脑范围示踪的研究 | 第84页 |
5.3.4 基于局部微环路上游环路的研究 | 第84-85页 |
5.4 小结 | 第85-87页 |
第六章 V1到丘脑核团微环路功能的探索 | 第87-100页 |
6.1 V1-丘脑核团的微环路的神经活动差异性 | 第87-97页 |
6.1.1 双光子显微镜检测小鼠神经活动方法的建立 | 第87-89页 |
6.1.2 双光子显微成像技术检测小鼠V1-丘脑微环路神经活动 | 第89-91页 |
6.1.3 单眼剥夺小鼠的V1突触可塑性 | 第91-93页 |
6.1.4 光纤检测钙信号系统的建立 | 第93-95页 |
6.1.5 MD模型中V1-丘脑核团环路功能可塑性的验证 | 第95-97页 |
6.2 讨论 | 第97-99页 |
6.3 小结 | 第99-100页 |
参考文献 | 第100-117页 |
致谢 | 第117-118页 |
附录一 | 第118-123页 |
附录二:个人资料 | 第123-12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