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水利工程论文--水能利用、水电站工程论文--水电站建筑与设备论文--运转、管理论文

河床式水电站河道瞬变流及控制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1章 概述第9-13页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9页
    1.2 河床式水电站河道瞬变流的研究评述第9-12页
        1.2.1 明渠非恒定流研究现状第9-10页
        1.2.2 水电站涌波研究现状第10-11页
        1.2.3 涌波控制措施研究现状第11-12页
    1.3 本文研究方法及内容第12-13页
        1.3.1 研究方法第12页
        1.3.2 研究内容第12-13页
第2章 数学模型及计算方法第13-22页
    2.1 浅水动力学第13-15页
        2.1.1 平面二维流动的基本方程第13页
        2.1.2 浅水方程的离散方法第13-15页
    2.2 Delft3d简介第15-19页
        2.2.1 Delft3D软件控制方程第15-17页
        2.2.2 时间差分方法第17-19页
    2.3 典型算例验证第19-21页
        2.3.1 驼峰流水面模拟验证第19页
        2.3.2 明渠非恒定流验证第19-21页
    2.4 本章小结第21-22页
第3章 简化的河床式水电站涌波规律分析第22-35页
    3.1 涌波大小影响因素分析第22-27页
        3.1.1 计算体型第22页
        3.1.2 网格敏感性分析第22-23页
        3.1.3 机组引用流量变化值对涌波的影响第23页
        3.1.4 导叶关闭时间对涌波的影响第23-24页
        3.1.5 河床糙率对涌波的影响第24-25页
        3.1.6 河道宽度对涌波的影响第25-26页
        3.1.7 初始水深对涌波的影响第26-27页
    3.2 过渡过程中涌波对运行机组的影响第27-31页
        3.2.1 本节研究内容第27-28页
        3.2.2 机组引用流量确定第28页
        3.2.3 工况一——1第28页
        3.2.4 工况二——1第28-29页
        3.2.5 工况三——1第29-30页
        3.2.6 涌波成分组成分析第30-31页
    3.3 涌波控制措施及其验证第31-32页
        3.3.1 改进方案一——甩负荷时与邻近闸门联合操作第31-32页
        3.3.2 改进方案二——导叶分段关闭第32页
    3.4 涌波影响范围分析第32-33页
    3.5 本章小结第33-35页
第4章 某水利枢纽涌波成因分析及对策研究第35-79页
    4.1 工程概况第35-39页
        4.1.1 枢纽布置特点第35-36页
        4.1.2 工程特征数据第36-38页
        4.1.3 水库运行原则第38-39页
        4.1.4 水轮机参数第39页
    4.2 计算条件第39-43页
        4.2.1 计算域及网格划分第39-40页
        4.2.2 河床糙率第40页
        4.2.3 计算设置第40页
        4.2.4 工况设置第40页
        4.2.5 边界条件第40-42页
        4.2.6 监测点布置第42-43页
        4.2.7 流场初始化第43页
    4.3 工况一——大江机组甩负荷,二江机组等流量运行第43-51页
        4.3.1 涌波传播过程分析第43-46页
        4.3.2 监测数据分析第46-49页
        4.3.3 三江涌波传播周期分析第49-50页
        4.3.4 涌波成分组成分析第50-51页
    4.4 工况二——二江机组甩负荷,大江机组等流量运行第51-59页
        4.4.1 涌波传播过程分析第51-54页
        4.4.2 监测数据分析第54-57页
        4.4.3 涌波成分组成分析第57-59页
    4.5 工况三——大江机组甩负荷,二江机组等开度运行第59-63页
        4.5.1 涌波传播过程分析第59-61页
        4.5.2 监测数据分析第61-63页
        4.5.3 二江机组出力第63页
    4.6 工况四——二江机组甩负荷,大江机组等开度运行第63-68页
        4.6.1 涌波传播过程分析第63-65页
        4.6.2 监测数据分析第65-67页
        4.6.3 大江机组出力第67-68页
    4.7 工况五——两江同时甩负荷第68-72页
        4.7.1 涌波传播过程分析第68-70页
        4.7.2 监测数据分析第70-72页
    4.8 工况六——大江机组甩负荷,二江机组定出力运行第72-76页
        4.8.1 涌波传播过程分析第72-73页
        4.8.2 监测数据分析第73-75页
        4.8.3 二江机组出力第75-76页
    4.9 涌波控制措施第76-77页
    4.10 本章小结第77-79页
第5章 总结与展望第79-81页
    5.1 总结第79-80页
    5.2 展望第80-81页
参考文献第81-85页
硕士研究生期间发表论文情况第85-86页
致谢第86-87页

论文共8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水泵水轮机“S”形区内流特性研究
下一篇:基于神经网络风电场测风数据插补与长年代风速推算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