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建筑设计论文--民用建筑论文--公共建筑论文--展览馆、博物馆、美术馆论文

基于生态理念的旧工业厂房改造为展览建筑的设计方法研究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23页
    1.1 选题背景第10-11页
        1.1.1 生态意识的觉醒第10页
        1.1.2 城市产业结构转型与资源再利用第10-11页
        1.1.3 文化产业需求第11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1-16页
        1.2.1 旧工业建筑改造研究现状第11-13页
        1.2.2 生态建筑理论的研究现状第13-15页
        1.2.3 旧工业建筑改造与生态建筑结合的现状第15-16页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第16-17页
        1.3.1 研究的目的第16页
        1.3.2 研究的意义第16-17页
    1.4 研究对象及研究范围第17-18页
        1.4.1 研究对象第17页
        1.4.2 研究范围第17-18页
    1.5 生态理念阐述第18-20页
        1.5.1 内涵阐释第18页
        1.5.2 生态学及相关学科的借鉴第18-19页
        1.5.3 生态理念关注的两类要素第19页
        1.5.4 生态理念的目标框架第19页
        1.5.5 生态理念指导下建筑改造的特征第19-20页
    1.6 研究方法和框架第20-23页
        1.6.1 研究方法第20-21页
        1.6.2 研究框架第21-23页
第二章 基于生态理念的旧工业厂房改造为展览建筑的问题分析及改造方向第23-49页
    2.1 旧工业厂房改造为展览建筑的案例调研及分析第23-38页
        2.1.1 案例一:朝阳规划艺术展览馆第23-27页
        2.1.2 案例二:北京文化创意展示中心第27-33页
        2.1.3 案例三:悦·美术馆第33-36页
        2.1.4 对旧工业厂房改造为展览建筑的期望形式调查第36-38页
    2.2 旧工业厂房改造为展览建筑的现状分析第38-42页
        2.2.1 建筑形态与周边环境的协调不足第38-40页
        2.2.2 旧有空间的利用不当第40-41页
        2.2.3 改造的生态节能手段匮乏第41-42页
    2.3 旧工业厂房改造为展览建筑的影响因素第42-45页
        2.3.1 旧工业厂房的固有特点第42-45页
        2.3.2 旧工业厂房与展览建筑的相适性第45页
        2.3.3 旧工业厂房与展览建筑的相异性第45页
    2.4 基于生态理念旧工业厂房改造为展览建筑的优势第45-47页
        2.4.1 基于生态理念对展览建筑的要求第45-46页
        2.4.2 真实的修补建筑形态第46页
        2.4.3 有效的降低建筑能耗第46页
        2.4.4 适宜的改善建筑空间第46-47页
    2.5 基于生态理念旧工业厂房改造为展览建筑的改造方向第47-48页
        2.5.1 内部空间改造的侧重点第47-48页
        2.5.2 环境要素改造的侧重点第48页
    2.6 本章小结第48-49页
第三章 基于生态理念的旧工业厂房改造为展览建筑的内部空间设计方法第49-67页
    3.1 基于生态理念的内部空间改造原则第49-50页
        3.1.1 形态的开放性原则第49页
        3.1.2 功能的高效性原则第49页
        3.1.3 氛围的舒适性原则第49-50页
    3.2 内部空间形态的重构——开放互动第50-56页
        3.2.1 线性划分,空间有机流动第50-53页
        3.2.2 嵌入腔体,空间子母关联第53-55页
        3.2.3 活动分隔,空间灵活变换第55-56页
    3.3 内部空间功能的优化—节能高效第56-61页
        3.3.1 流线重组,组合多层次空间第56-59页
        3.3.2 功能整合,提高使用效率第59-60页
        3.3.3 空间复合,扩展多元性第60-61页
    3.4 内部空间氛围的营造----舒适健康第61-65页
        3.4.1 利用自然景观,改善空间氛围第61-63页
        3.4.2 增设公共设施,加强空间驻留第63-64页
        3.4.3 转变材质与色彩搭配,强化空间感受第64-65页
    3.5 本章小结第65-67页
第四章 基于生态理念的旧工业厂房改造为展览建筑的环境要素设计方法第67-88页
    4.1 基于生态理念的环境要素改造原则第67-68页
        4.1.1 场地环境的沟通协调原则第67页
        4.1.2 能源的环保经济原则第67-68页
    4.2 场地环境的有机融合第68-72页
        4.2.1 发挥广场作用,整合场地关系第68-69页
        4.2.2 植入自然景观,增加宜人性第69-70页
        4.2.3 设置引导空间,切合心理需求第70-72页
    4.3 光环境的重塑第72-80页
        4.3.1 优化原有构造,改善光环境第72-74页
        4.3.2 附加反射构件,引导自然光第74-78页
        4.3.3 设置导光体,增加光照面积第78-80页
    4.4 建筑通风的引导第80-83页
        4.4.1 形态加建,重新组织建筑朝向第81页
        4.4.2 优化通风口形式,加强水平通风第81-83页
        4.4.3 设置贯通体,加强竖向通风第83页
    4.5 太阳能的利用第83-87页
        4.5.1 新旧并置,构建复合墙体第83-85页
        4.5.2 新旧共生,构建蓄热单元第85-86页
        4.5.3 光伏建筑一体,构建复合构件第86-87页
    4.6 本章小结第87-88页
第五章 项目实践:本溪二电厂机电车间改造第88-105页
    5.1 项目概况第88-92页
        5.1.1 项目背景第88页
        5.1.2 场地概况第88-89页
        5.1.3 建筑概况第89-90页
        5.1.4 对使用人群改造意向的调研第90-92页
        5.1.5 设计定位第92页
    5.2 现存问题第92-95页
        5.2.1 建筑主体现存问题第93-94页
        5.2.2 建筑环境现存问题第94页
        5.2.3 改造的重点难点第94-95页
    5.3 基于生态理念对内部空间的改造实践第95-99页
        5.3.1 内部空间形态的线性划分与灵活互动第95-97页
        5.3.2 内部功能的流线组织与三分式整合第97-99页
        5.3.3 入口大厅舒适空间的营造第99页
    5.4 基于生态理念对环境要素的改造实践第99-104页
        5.4.1 新功能下建筑与场地的融合第99-101页
        5.4.2 采光口的增设与不同位置的遮阳第101-103页
        5.4.3 保温降热的复合墙体第103页
        5.4.4 可呼吸的中体与穿堂风第103-104页
    5.5 本章小结第104-105页
结论与展望第105-107页
参考文献第107-110页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110-111页
致谢第111页

论文共11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政策视角的战后日本乡村规划变迁研究
下一篇:塑料换热器在污水源热泵系统中的研究应用